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烏茲別克會成為“中亞的中國”嗎?

http://www.CRNTT.com   2015-04-16 13:13:20  


 
  除了為美國提供方便以換取經濟援助,烏茲別克本身亦有反恐需要。比“9•11事件”更早的1999年2月16日,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幹遭炸彈襲擊,造成20人死亡,逾百人受傷。襲擊懷疑由伊斯蘭極端組織“烏茲別克伊斯蘭運動”策動,該組織被指與“基地”關系密切。據《紐約客》分析,烏茲別克獨立以來雖為世俗國家,但穆斯林占總人口的接近九成,極端主義者想要推翻卡裡莫夫政權,改建一個伊斯蘭教法國家。

  2005年,烏茲別克鄰國吉爾吉斯爆發“鬱金香革命”,此後兩個月,烏茲別克即發生“安集延事件”,自此上述“親美反恐”模式才出現根本改變。

  安集延事件導火綫為當地23名商人突然被捕,被指是“烏伊運”成員,控以“從事極端主義、原教旨主義和分離主義活動”。審判觸發民衆上街示威,高峰期逾4000人,當時有說法指23人被捕“不是因為宗教信仰原因,而是因為拒絕為當局提供商業好處”。不久武裝分子占領政府行政大樓,劫持多個政府部門主管,要求卡裡莫夫下台,又成功劫獄,放走數百名囚犯,包括該23名被捕商人。結果政府出動軍隊鎮壓,官方公布的死亡數字為187人。事後烏茲別克法院開始審訊被捕示威者,將事件定性為“恐怖主義活動”。事件也造成近6000名難民試圖跨境逃到吉爾吉斯,據《紐約時報》報道,烏茲別克政府後來曾向吉爾吉斯施壓,要求押解流亡分子回國,令這些難民輾轉逃到羅馬尼亞。

  值得留意的是,在安集延事件前,烏茲別克經濟問題嚴重、失業率高企,政府采取多年高壓統治,潛在的伊斯蘭極端主義有一定支持者,種種跡象都符合了“顔色革命”的條件。然而革命并沒有發生,其中一個關鍵在於烏茲別克政府迅速封鎖了相關消息,并嚴厲打壓一切外國勢力(包括國際非政府組織和西方媒體)的影響。當時大部分國際NGO均批評烏茲別克,隨即被勒令關閉,例如一直為農民提供專業技術支援的“溫洛克國際農業發展協會”就被法院裁定“詆毀烏茲別克國家價值和聲譽”,組織成員被逐出境。其餘被勒令或威逼離開烏茲別克的國際組織還有歐亞基金會、自由歐洲電台、自由之家等。在傳媒方面,美國CNN、英國BBC以至俄羅斯獨立電視台等多家國際傳媒的記者,在安集延事件爆發當天,已被強行驅逐。據《紐約時報》報道,更有近10名外國記者遭拘捕起訴,控以“為恐怖分子提供資訊”的罪名。結果,據一些媒體後來描述,“在安集延騷亂發生兩天後,首都塔什幹的大部分市民,都不知道他們的國家這兩天已經成了國際媒體的頭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