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國為何“四周皆敵”

http://www.CRNTT.com   2012-02-05 10:08:54  


 
  提問三:我們以前的GDP多高,為什麼有這麼高的增長?是因為全球化帶來的產業化的轉移,發達國家把污染多的產業轉移到我們這裡。雖然感覺我們GDP一直在高速的增長,但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並沒有提高多少,同時還帶來很多環境、社會、人口問題等等,所以中國的增長是面子上的增長,不是實質的增長,我們真正敢於和美國抗衡嗎?我是悲觀的。其次是意識形態。第三個是內部不穩定,國內群體性事件增多,如果中國亂起來全球能承受得了嗎?很多人失業很多人的生活得不到保證,全球都會發抖,中國問題是一個全球問題。最後一個還是經濟上的,剛才黃老師說讓人民幣升值,最接近我們東莞、溫州這邊實體經濟不少已經處於半歇業狀態,一個星期七天休息三天,因為擔心人民幣升值不敢接定單,然後那些能夠拿到銀行錢的人和機構卻拿錢炒股放高利貸,所以我覺得很多問題是決定中國在國際關係上處理事務的複雜因素,這是我很糾結的原因。謝謝。

  黃有光:主要一點,中國是否能夠,是否能夠有和平環境,是否能夠高速發展幾十年,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有2/3以上的把握,如果我們有國際和平空間的話,中國的經濟可以繼續高速發展幾十年,我認為我們採取了改變了以前比較呆板的制度,進入了市場經濟,用改革開放、國際貿易比較優勢,吸收國際的資本包括港台的資本進來,吸收國際技術,根據我們本身有的優點,中國人民吃苦耐勞儲蓄利很高,所以會高速發展,而到現在並沒有改變,這些條件還維持,而我們人均收入還是比起國際水平,一些發達國家水平還相差很大,因此繼續高速發展的空間還有。當我們水平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速度可能會減慢一些,但是即使從6%、7%或5%,幾十年長達5%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我認為繼續高速發展幾十年總戰略是不可放棄的,鄧小平是對的。

  許曼:非常感謝剛才這個同學的發言,我對他的第一個觀點完全不認同,他說中國發展30年對老百姓的生活沒有提高,我說一個數據,我們當時做研究的時候,在沿海挑選的廣東省,也挑選了內地的湖北省、甘肅省做了抽樣調查,結果是100%的人認為老百姓的生活和30年前比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我想不光是我個人,很多人感興趣的就是我們丁老師的觀點是什麼?歡迎丁老師。

  丁學良:非常感謝你們鼓勵我講我的觀點,黃教授是一個長輩,魏甫華是1993年以來我跟國內比較多的接觸中,他是我遇到的最愛讀書的幾位。所以我希望他們兩個把這個機會多講一下。我下面講一下我最最簡單的觀察,這個最簡單的觀察是因為我被迫捲入國外的很多討論。我不知道你們曉得不曉得,東南亞最近跟中國的關係,因為東南亞是我每年都要做實際調研的地點,東北亞我也去過,東南亞去得最多,在從2001年“911”開始到2009年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中國跟東南亞和周邊國家關係拓展收獲最多的9年,因為美國在反恐,等到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情況,其極大的矛盾解決了,本.拉登也幹掉了,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在什麼地方?當然你不能只怪一個國家還是兩個國家,就是越來越多的周邊國家要求美國不能忽視東南亞,不能忽視亞太地區,不能老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恐、在中東、在東亞,剛才這位先生他擔心中國的利益越來越全球化,但是戰略沒有全球化,其實類似這樣的批評也對美國有這樣的批評,美國是世界上唯一個超級強國,但是相對來講你美國的綜合實力在全世界第一,但是你這麼多年仍然是缺乏全球的戰略思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批評,就是美國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小利身上,而忽視了相對的地位,不管是霸權也好正面的很多東西,批評他美國政府在這方面沒有一個長期的考慮,沒有一個周到的戰略布局,所以等到奧巴馬這次宣布美國要把注意力重新回到亞太地區,我們不是短期的而是要長期的,我在東南亞、東北亞考察的時候,我基本上在別的國家裡面看不到有多少對美國的態度不歡迎的,我問問自己,我還是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這點上還是比較遲鈍,比如說一方面唱紅歌一方面拿外國綠卡的,在家里唱紅歌一方面老婆孩子移民了,不是反對移民,我就問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周邊很多國家很少有人反對美國,這是一個基本的問題。從這個問題上我就引到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去年的南海海軍演習,當時我剛剛人在泰國,然後有些華僑就問我,美國從西海岸一路海軍演習一直到中國的南海,開進渤海了,一路上跟10幾個國家的海軍聯合演習,中國能不能也跟人家進行聯合的演習呢?問我,我說我不是研究海軍的,緬甸基本上沒有海軍,跟委瑞內拉也難,中國還能跟哪個國家進行聯合演習呢?巴西啊?(某聽眾插話:巴基斯坦。)

  丁學良:巴基斯坦還是一個可能的國家,除了他以外還真的很難找到認真的跟他進行海軍演習。“四面皆敵”是國際上和國 內的看法,並不是我本人的看法,但是我們周邊有多少是我們的鐵杆的朋友、鐵杆的盟友,是我們長期可以依賴的戰友,當然我們老是講跟朝鮮的關係唇齒相依,鮮血凝成的友誼,但他跟最想做的是跟美國合夥,人家擺明了這個態度,有多少是唇齒相依?多少鮮血凝成的友誼?原來跟越南、蘇聯也是鮮血凝成的友誼,我們還有誰?這些問題始終在觸動我,作為現在來講我們沒有永久的敵人和永久的朋友,雖然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久的敵人和朋友,但是你不能老是一種純粹的利益交換,你總要有一些東西超出利益交換之外,我們中國政府對周邊的國家政府對哪個信賴?周邊國家的政府對中國的政府有多少信賴的?你去問問看,這些問題經常持久地追問我,我到泰國去,泰國的商界和政界最重要的領袖人物大多數是華裔,如果泰國受到最大威脅的時候,泰國能夠依賴政治安全上的保障是美國。新加坡,也要跟美國拉拉關係,新加坡在這些東盟國家裡面,是第一個把最好的港口提供給美國艦隊的國家,他只要曉得,把港口提供給美國,任何一個國家不敢動,如果新加坡把港口提供給中國作為基地呢?行嗎?越南金蘭灣也是美國最重要的海軍基地,美國人撤走之後,蘇聯又用了,美國人沒有錢一直空在那裡,中國人也想要有金蘭灣,那麼你在整個南海區域你就有了一個非常重要戰略的橋頭堡,沒有海軍基地的國家不可能有遠洋護衛能力,越南為什麼不給你?越南是共產黨引導的社會主義國家,你不要忘了,他跟你是一個體制出來的,他為什麼不租給你?所以用任何一個簡單化的框架看待中國的關係,都不能夠使你得到一個安心的答案。意識形態的問題不適合越南,種族關係不適合新加坡,是不是?貿易利益的我不講了,中國跟周邊這些國家,很多國家要麼就是很好的貿易夥伴,不過是純粹的貿易關係,並不注重中國的關係。中國在21世紀的發展,不管到時候中國的統計局弄出來的數字是多少,我們不管,只要有一個長期的經濟增長,不得不越來越依賴於海外的資源,那是沒有辦法,我們最基本的經濟資源不得不來源於海外的市場結構,我們對海外的依賴已經是60%,我們中國很快就是全世界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一個國家能源依賴超過50%,然後又是全世界最大的進口國,這就意味著你的生產越來越依賴海外市場,如果是這樣一種趨勢,那麼中國和別的國家有一個關係,要想長期穩定建立在信任的牢固關係、增長的關係,出現了摩擦以後,有一個決大部分國家都認同的國際關係來調整。否則一個就是送錢還有一個就是武力,實際上就是那麼幾個基本的手段,所以今天我很感謝諸位在這麼忙的時候參加這個研討會,我更感謝諸位聽我這個問題的看法,我在這個問題上更多的還沒有系統的看法,但是我有那麼多的問題在那裡,因為這些問題是我在海外在東南亞調研的時候,不斷跟他們商界、政界,很少跟軍事界接觸,大多是商界、政界、傳媒界,跟他們面臨越來越多的難題,我希望下一次來的時候大家能夠有一個思考。謝謝諸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