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朱啟超:駁閻學通“超級大國”論

http://www.CRNTT.com   2012-01-06 11:26:03  


  中評社北京1月6日訊/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日前撰文撰文稱,國際格局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出現新的變化趨勢,冷戰後美國一超獨大的單極格局已明顯弱化,大國綜合實力結構正向兩極化發展,由美國引領的“一超多強”格局已開始向“兩超多強”轉變,“兩超”是指“兩個超級大國”,即美國和中國。對此,中國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啟超撰文《駁閻學通“超級大國”論》表示,將中國自封為在物質實力上可與美國平起平坐的超級大國,確是一個很值得商榷的話題。

  中國快速崛起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不爭的事實,因此受到世界的矚目,國際的戰略家則對中國的未來定位充滿了揣測。有的人樂觀以對,認為中國的發展將為世界各國帶來機遇;有的人則“先天下之憂而憂”,將中國的崛起動輒打上“中國威脅論”的標簽。國際的捧殺與棒殺可以理解,但是中國的領導人和戰略家卻要對國家未來定位保持充分的警醒,既不能盲目自大,又不能固步自封,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將國力增長與世界格局的變遷,進行積極的動態調適,使中國崛起既能凝聚國內的士氣,也為世界接受和認同。從這個意義上說,筆者認為近日中國學者閻學通在《環球時報》撰文提出“從物質實力角度分析,目前一超多強的實力格局開始向‘兩超多強’演變”的說法,將中國自封為在物質實力上可與美國平起平坐的超級大國,確是一個很值得商榷的話題。

  超級大國的標誌

  在國際政治學領域,超級大國(superpower)又稱為超級強國、超級強權,主要指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在國際體系中處在遙遙領先地位,從而在國際規則制定、區域乃至全球事務中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或干涉能力。“超級大國”概念最早出現於1930年代,直到二戰和第二次中東戰爭,該概念主要用來描述大英帝國的日漸衰頽;普及於冷戰時代,主要用來刻畫美國和蘇聯作為兩大陣營的領頭雁,所擁有的超強的政治動員能力和相互確保摧毀的軍事力量。冷戰結束至今,美國成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

  從歷史上看,超級大國的綜合實力體現在文化輻射力、政治外交能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軍事實力、教育水平、人口及地理資源禀賦等方面。文化輻射力主要指承載的文明形態、國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精神產品的創新活力;政治外交能力主要指國家在區域和全球事務中的領導能力;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是綜合國力得以維繫和不斷增長的重要硬實力基礎,也是干預或主導地區及全球事務的手段;教育和科技實力既是國家知識與技能創新的集中體現,也是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重要支撐;人口與地理資源禀賦是超級大國不可缺少的條件。歷史上的大英帝國、昔日的蘇聯和今日的美國,都曾具備或依舊具備上述條件,從而深深影響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軌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