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為什麼中國的資源省變成了問題省?

http://www.CRNTT.com   2012-01-10 14:12:03  


 
  資源開發方式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前些年,山西因為多年來采礦過程中接連不斷的安全事故,國家從私人手中收回了開採權。這引發了學術和政策界一場“國進民退”的“產權”爭論。這場爭論可能從學術上說有些意義,但從地方發展的角度來說,意義並不很大。如上所說,容許私人采礦並沒有為山西帶來多大的好處。同時,采礦過程中所造成的安全問題和大量人員的喪亡問題,與“產權”沒有關係,而與政府對企業的監管不到位有關。如果政府對企業的監管不能到位,無論是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會產生問題。中國因為法制不健全,在目前的狀況下,政府只能用政治和行政手段來控制企業。很顯然,控制一個國有企業要比控制一個民營企業要容易,因為國有企業的領導是政府任命的。但如果從規制型政府建設來說,國有企業制度反而起著阻礙作用。政府對國有企業的監管,往往是“左手監管右手”,監管不會有任何有效性。這是中國目前所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困境。
資本的邏輯主導一切

  資源開採方式不僅僅表現在“誰來開採”的問題,也表現在其它的各個方面。例如,開採的毫無規劃性。地方政府和開採者(無論是國有的還是民營的)擁有巨大的共同利益,對地方政府來說是高速的GDP發展,對開採者來說是巨額的利益,再加上其過程中權錢結合的腐敗。在很多方面來說,這和房地產開發有共同之處。又如開採的原始方式。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開採者,都不想在開採自然資源方面有更多的技術投入,而往往採用極其廉價的技術,加上極其廉價的勞動力。

  對每一個開採者來說,安全事故(即多少人要喪亡)是預期之中的,只不過是在理性計算之後(即技術投入的成本和對死亡事故的經濟賠償的簡單加減),還是選擇了廉價技術和廉潔勞動力的方式。就是說,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開採者都選擇了資本的邏輯,而非社會邏輯。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監管無從談起。在很長時間裡,就勞動制度來說,有人說山西的采煤業,簡直就是一種中世紀的奴役制度。在這裡,只有老板的意志和資本的意志,而毫無社會的意志和勞動者個人的權利可言。

  中國的幹部制度也和上述種種問題有很大的關聯。資源省份對國家整體發展非常重要,中央對資源省份官員的控制也異常嚴格,派往資源省份的官員,往往是一些對中央具有非常忠誠感的。忠誠於中央本身並沒有錯,問題在於這些官員往往忽視地方的利益。他們沒有意識到,如果地方搞好了,也是符合中央的利益的。一個地方如果搞不好,成為問題省,這並不符合中央的利益。地方官員單方面地追求“中央利益”主要由兩個因素促成。一是GDP主義,二是幹部交流制度。在很多年裡,GDP是中央衡量地方官員最重要的指標。地方官員為了政績,多創造GDP,就會對當地的資源進行毫無節制的開採。進而,在幹部交流制度下,官員(尤其是地方第一把手)至多在一個地方從政十年,就必須調往外地。有些官員的任期更短,幾年就被調走。

  從總體上看,為了控制地方主義的產生,幹部調動的頻率越來越甚。地方主義得到了控制,但也促使地方官員對地方的發展毫無長遠計劃。沒有長遠利益觀,導致了地方官員只會追求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從一個角度來說,他們是用“大躍進”的方式來“建設”地方;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正是因為對短期利益的追求,他們也在用同樣的方式損害著、破壞著地方利益。如何避免領導人在其任期內過度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顧長期利益,也是中國政治體制所面臨的一大挑戰,從中央到地方都是如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