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 |
“死緩翻案風”背後 | |
http://www.CRNTT.com 2011-08-16 10:26:45 |
律師糾結 民意和媒體的界限在哪 “死緩翻案風”驟起,更讓不少律師陷入糾結。 作為“藥家鑫案”二審律師、“李昌奎案”被害人家屬的再審代理律師,王勇近年來頻繁現身於媒體。面對這股時下的“翻案風”,他認為,“通過媒體力量去對有關部門進行監督,是公眾的權力,也是司法機關在依法執行審理時的義務”。“媒體力量對於司法裁判來說是一個絕佳的監督利器,但是媒體和民意的界限應該在什麼地方?確實需要思考!” 雲南省高院副院長田成有在“李昌奎案”二審裁判死緩之後回應:“社會需要更理智一些,絕不能以一種公眾狂歡式的方法來判處一個人死刑,這是對法律的玷污。” 王勇認為這種說法很牽強,“什麼是公眾狂歡?任何案件,如果當事人認為判決不公,都有權力提起抗訴,而事實上,法院在對一些案件的審理中確實存在著問題。” 但就眼下“死緩翻案風”掀起強大的“再審”民意,王勇卻認為具體案件要具體判斷,民意也可能有很多不理性成分在其中,“想要翻案的案子,必須根據案情本身情況,依法進行抗訴和裁定,而不僅僅是考慮民意和媒體的意見。” 司法痛苦 專業審判常不被信任 “程序正義”重要還是“結果正義”重要,漸成公眾討論的焦點。許多公檢法工作人員因此承受相當大的壓力和痛苦,被無端指責“看條子辦案”,甚至“收受賄賂”;但他們更痛苦的是,專業審判常不被信任。 對於李昌奎案再審,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法官認為,改判死緩確未起到罰當其罪的震懾作用,難怪民眾會質疑。 “在中國的成文法體系中,法官的裁量權空間並不大。法官先要召集‘合議庭’進行合議,再進入‘量刑程序’,如果涉及剝奪生命的刑罰,必須通過20至30名資深法官組成的‘審判委員會’,採用投票方式決定,再上報最高院通過‘死刑符合程序’,才能最終生效。” “為何走了合法程序,結果卻被大家認為不正義?這最令我們矛盾和痛苦。”他感嘆。 學者觀察 民意與法律尊嚴孰重 國內一位著名法學教授曾在微博中透露矛盾心情,他雖認為李昌奎死緩“此判不妥”,但“審理程序合法,故建議維護終審判決之終局性。”該微博在網上爭議頗多,引發熱議。 對此,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葛洪義認為,分析“翻案風潮”需要看到根本原因在於“一個不獨立的司法體制給了民眾以提出翻案、質疑法律裁判的空間”。在該體制中,法官的判決權威性不強,上級及其他行政力量都可對其判決產生一定的影響。 “這樣一來,老百姓不斷去尋求法官的上級去影響法官的判決,所以不是媒體本身影響了法官,而是媒體給法官的上級施加壓力,從而影響裁判。” 他認為,所謂“民意與司法尊嚴”的問題,其實本質上並不存在。“民意的表達是必然的,圍觀到一定程度時,會逐漸地理性起來,這是良性的過程。”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