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北大專家: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幾率較大

http://www.CRNTT.com   2016-01-25 11:14:24  


  中評社北京1月25日電/[筆者認為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幾率較大。除非果斷推動新一輪重大改革。中國政府在改革阻力和難度不遑多讓的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都成功推動了改革,創造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奇跡,我們衷心期待這一次會做得更好]

  中國是否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近年來學界和政策界廣泛討論的話題。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去年4月在一次校園演講中說,中國在未來的5~10年內有50%幾率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引起各方熱議。筆者也想談談自己的觀點。

  現有文獻中並不存在關於“中等收入陷阱”的統一定義。美國教授艾肯格林將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視同為經濟增長失速,即經歷一段較長的高速增長期(增速大於3.5%)後進入一段較長的低速增長期(前後增速相差至少2個百分點)。北大王勇教授給出的判定條件是,人均收入的平均增速在長時間內不顯著高於同時期的發達國家,亦即收入水平未實現趕超。上述定義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中艾肯格林強調與本國的過去進行比較,王勇強調與同期發達國家進行比較。筆者以為兩者的結合即為完整的定義,換句話說無論是增長失速還是趕超失敗,都足以讓我們懷疑一國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收入的核心是產出,產出可以從需求和供給兩個角度討論。中國是否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涉及到的是產出的趨勢性變化,更適宜採用供給面分析框架。大而化之地說,供給面分析將增長的源泉歸納為兩點,一是有效要素的積累,二是全要素生產率(TFP)的進步。前者可通過要素數量的增加(如物質資本的積累)或要素質量的改善(如人力資本的提升)實現。後者有很多實現途徑,最受重視的是技術進步。

  增長文獻的一個基本共識是,人均產出的可持續增長只能通過TFP的進步或要素質量的改善實現,而無法通過要素數量的增加尤其是物質資本的積累實現,因為後者受制於邊際產出遞減的鐵律。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曾在“亞洲奇跡的神話”一文中旗幟鮮明地指出,若干東亞經濟體(不含當時的中國)長時間的高速經濟增長主要是通過物質資本積累實現的,因此不可持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