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北大專家: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幾率較大

http://www.CRNTT.com   2016-01-25 11:14:24  


 
  技術進步可通過學習、技術引進或自主研發實現,在過去30餘年裡學習和技術引進是中國技術進步的主要實現途徑。中國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具有多個面向,既體現為要素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的轉移(如早年鄉鎮企業的興起和持續多年的城鄉勞動力轉移),也體現為要素從國有部門向非國有部門的轉移(如國企改制和外資企業的壯大)。朱曉東發現日本、韓國、中國台灣在進入經濟起飛軌道後均經歷了TFP的長期快速增長,這一勢頭直到TFP達到美國的60%時才有所減緩。他進一步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TFP雖增長很快,但到2007年才僅達美國的13%,據此可判斷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筆者對此也不無疑慮。一方面,朱曉東對中國TFP水平的估計可能過低。根據劉培林等的估算,2009年中國的TFP已接近美國的40%;根據PennWorldTable8.1中的數據,2007~2011年間中國的TFP始終在美國的40.3%到41.8%間徘徊(見下表)。另一方面,即使目前中國的TFP水平與美國相比仍較低,也並不必然意味著中國的TFP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事實上,不少研究表明近年來中國TFP增速已明顯放緩,如經濟學家白重恩和張瓊發現2008~2012年間中國TFP的平均增速只有1%,而2003~2007年間這一數字為4%。根據亞洲開發銀行2010年的一份預測報告,雖然21世紀前10年裡中國TFP的平均增速高達5.5%,但在接下來的20年裡這一數字將降至1.5%~2.2%,且將低於部分其他亞洲經濟體的同期TFP增速。

  在筆者看來,中國TFP增長之所以缺乏後勁,可能有如下幾點原因:從技術角度看,通過學習和技術引進提高技術水平的空間在不斷縮小,而自主研發不僅投入不夠(2007年中國研發支出占GDP的比重尚不及日韓的一半),其成效也受到落後的創新體制的制約;從要素配置角度看,應該承認中國的要素配置效率還存在較大改善空間,如以人口計算的城鎮化率仍偏低、勞動力流動和土地流轉還存在較多限制、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仍十分突出。這些問題的存在部分是因為市場失靈,更與政府對市場的無效干預有關。更關鍵的是,由於受到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要素市場改革的阻力不低於改革開放以來任何一次重大改革的阻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