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北大專家: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幾率較大

http://www.CRNTT.com   2016-01-25 11:14:24  


 
  以下筆者將使用供給面分析框架討論“中國經濟增長奇跡”的主要成因,並對各個因素的未來演變趨勢及其影響進行預測,最後在此基礎上對中國會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做出判斷。

  (一)人口結構。

  人口結構可通過不同渠道作用於經濟增長,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給定其他因素不變,撫養比的下降有助於人均產出的提高。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到最近一兩年中國的撫養比持續走低,成為同時期人均產出增長的助力之一。隨著嬰兒潮世代逐漸步入老年期以及預期壽命的延長,中國社會將不可避免地演變為老齡社會,撫養比已進入不可逆轉的上升通道,生育政策的放鬆也無法扭轉這一大趨勢,這無疑增大了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幾率。

  (二)物質資本積累。

  中國逾30年的高速經濟增長,一定程度上也是通過物質資本積累實現的。根據經濟學家彭文生的測算,物質資本積累為1992~2007年間中國實際GDP增長貢獻了4個百分點。中國的資本形成主要依靠本國儲蓄而非外債,因此更具可持續性。目前中國的人均資本存量與發達國家仍存較大距離,不少學者據此認為中國仍有通過進一步資本深化實現高速經濟增長的空間。

  筆者對此表示懷疑。從長期看,資本邊際產出遞減是顛撲不破的規律,艾肯格林明確指出,增長主要靠投資驅動的國家更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從短期看,中國資本市場中的一系列“摩擦”嚴重妨礙了資本配置的效率,形成了一部分行業(企業)“融資難”和一部分行業(企業)“重複投資”、“產能過剩”並存的獨特局面,在此情況下通過加大投資為經濟增長提速很可能得不償失。2009年“4萬億元”刺激政策留下的諸多後遺症,足以引起我們的警惕。

  (三)全要素生產率。

  彭文生、朱曉東等均指出中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驅動因素是TFP的進步,因此克魯格曼對東亞增長模式的批評並不完全適用於中國。一系列因素促成了中國TFP的進步,此處筆者想強調兩點:技術進步和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