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遠圖長慮應對美歐“貿易高邊疆”

http://www.CRNTT.com   2013-02-25 08:28:15  


 
  以美中貿易結構為例,表面看來,中國是最大獲益方。如2012年中美雙邊貿易總額為4846.8億美元,對美貿易順差2189.2億美元,實際上卻是不折不扣的打工者。中國對美紡織品出口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只有2%至3%。即便是大宗機電產品出口也主要以加工貿易為主,而且多是美國在華投資企業所生產。明眼人都知道,波音、蘋果、IBM、英特爾、寶潔、可口可樂、沃爾瑪等跨國公司才是最大獲利者。因此,所謂的中美貿易失衡,儘管可以簡單地從數字上分析,但更應站在價值獲益的角度來解剖。基於後者的分析,中國對美出口產品由於主要集中在中低附加值產品領域,企業普遍缺少核心技術和核心產品,嚴重依賴國外的技術創新,因而盈利受到嚴重限制和擠壓;與此相反,在華美國跨國公司通過產品鏈條內的垂直分工,在中國投資生產低附加值零件和整機裝配,同時進口凝聚技術精華的高附加值部件,並拿走了大部分利潤。因此,中國加入WTO後,儘管對美出口快速增長,實際分工地位卻不升反降。

  在中美雙邊貿易過程中,美國除了出口制成品之外,最具含金量的“商品”就是出口美元。美國保持這種貿易逆差表面看吃虧,也失去了一部分就業機會,實際賺大了。試想,還有什麼比享用中國價廉物美的商品同時又有人送美元上門的日子更爽的呢?

  美國財政部在2月15日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12月,中國大幅增持197億美元美國國債,持有總額突破1.2萬億大關,創下全年新高,說明中國在對美國的雙邊經濟博弈中依然處於相當被動的地位。美國可以忍受對華巨額貿易逆差,中國數以千萬計的產業工人的血汗換來了不少美元,但中國的外匯儲備越積越多,持有的美國債券也隨之增多,就越擔心美元貶值,而如今的美國又沒有絕對的義務同時也不可能保證美元幣值穩定。所以,中國實際上比美國更關心美元走勢。偏偏如今的美元又是一種沒有抵押品的債務憑證,是一種全世界通行的高級“白條”。中國在收到這些“白條”之後,美國還看到了中國出口企業在全球產業鏈的代工(OEM)格局下對匯率穩定高度依賴的弱點,以中國操控人民幣匯率為借口,經常敲打中國經濟的敏感神經。

  深諳全球經濟競爭與產業變遷之道的美國,深知中國由製造和貿易大國向產業與資本強國以及貿易強國邁進的趨勢難以被完全遏制,人民幣遲早要成為全球主要的貿易與結算貨幣之一,上海也會在某一天一躍而為國際金融中心與初級產品中心。因此,美國如今的戰略是,在中國的經濟雄心與具體要素暫時不匹配時,盡可能利用其對現有經濟、金融與貿易規則的主導地位,壓縮中國發揮超級新興經濟體張力的空間。

  所以,美歐一旦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加上美國在金融領域難以撼動的主導地位,不僅將鞏固以美歐範式為基礎的全球貿易體系,更將打壓新興經濟體積極主導全球貿易體系的行為空間;如若美歐成功構築了針對中國的“金融與貿易高邊疆”,加上高技術領域的技術鎖定,則中國在全球頂層價值鏈中的地位將很難獲得實質性提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