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衍德:當今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4-06-12 10:33:08  


  中評社北京6月9日訊/學者陳衍德日前撰文《當今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指出,當前中國環境和資源面臨嚴峻的局面,這種嚴峻的狀況是不是不可避免的?是不是中國現代化必然要付出的代價?此問題更具根本性。詳論如下:

  歷史上每當王朝末年天下大亂時,總有各種水旱災害相伴而來。史書中“赤地千里”、“人相食”等觸目驚心的字眼屢見不鮮。不過古代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畢竟是淺層次的。工業革命後生產力大大提高,這種消耗與破壞遂以驚人的速度向深層次發展,反過來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近代以來中國為趕上西方,更是全力追求發展,讓環境與資源完全服從其需要,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經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終於導致環境和資源面臨嚴峻的局面。

  至今似未見到一部國家級的、權威的環境與資源評估報告。不過從大量媒體報道及個人切身感受中,也能窺一斑而見全豹。目前這種嚴峻的狀況是不是不可避免的?是不是中國現代化必然要付出的代價?此問題更具根本性。即使人們認識到危機的嚴重性並採取了治理措施,但如未從根本上對環境資源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有清醒的認識,還是會重犯錯誤。

  對環境與資源危機是否為中國現代化必然代價的思考,使我想起了一本書——《國情研究第一號報告:生存與發展——中國長期發展問題研究》(以下簡稱《國情報告》)。這是一本由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於1989年出版的調查報告。書中一段話極具警示意味:“回顧30多年來,決策者對於中國國情的本質及經濟發展前途的分析、認識和判斷,一直存在較大的盲區,大都犯了認識論上的錯誤:主觀與客觀相分裂,理論與實際相脫離。為此,我們花費了高昂的代價。今後,由於中國現代經濟起飛的機會既是最後的又是唯一的,客觀上就要求決策者不能再犯重大決策失誤。”其中的關鍵,是再也不能犯認識論上的錯誤。

  當今中國的環境與資源危機並非完全不可避免,因本書早在25年前就提出了警示,而且還有具體的對策建議:“我們必須選擇與發達國家不同的資源組合方式”,“選擇一種非傳統的現代化發展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實行低度消耗資源的生產體系”,“合理開發利用資源,防止污染,保護生態平衡”;其特點是:較低的食物消費水平(人均糧食800斤),較低的能源消費水平(以自行車、公共交通為主,不普及家用轎車),較低的住房水平(不提倡私人別墅、花園、空調等)。它提倡適度的發展,與“跨越式發展”不同,對環境和資源顯然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