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衍德:當今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4-06-12 10:33:08  


 
  改革開放中的發展確實使大多數中國人受益,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真正過上有汽車、別墅並享受高檔消費品生活的人畢竟不多。更重要的是,這種發展付出了多大成本?得失如何?有沒有透支資源?有沒有破壞本應造福子孫後代的環境?如果有,就不得不承認該報告預測的準確性,承認目前的資源與環境危機實際上是可以避免的。本書證實了中國現代化在利用資源、環境的問題上所走的彎路,確實不是不可避免的。

  當今中國的環境與資源危機的嚴重程度,關於空氣污染和霧霾,有一則報道引用權威數據顯示,中國在2011年製造97億噸二氧化碳(為美國兩倍);500個大中城市符合世衛組織空氣質量標準的不及1%;2013年初發生大面積霧霾時,京、滬、穗及西安的空氣中,PM2.5濃值均超過每立方米500微克(200為重度污染),北京更高達755微克。2012年上述4市因PM2.5超標引發的過早死亡疾病將達8500多人,損失約68億餘元。

  燃煤提供動力的製造業和冬季供暖,以及汽車排氣為主要污染源,北京汽車就超過500萬輛。再以廈門市為例。原先空氣清新的廈門近年來也每況愈下。2004年以前該市霾日天數為年均10.2天(最多為20天)。2006年廈門島內霾日數為56天,2007年為62天,2008年為74天。該報道未提及近一二年來的霾日天數,但筆者親身體驗,恐已達全年天數三分之一以上。獲頒聯合國“宜居城市”稱號的廈門竟然如此,汽車的劇增“功不可沒”。截至2013年6月該市機動車保有量達97.3萬輛,同比增長13.19%,已接近百萬輛。可見汽車擁有量與空氣污染程度,在各地均呈正相關關係。由此證實《國情報告》的先見之明。

殺雞取卵 禍延子孫

  關於水污染和水資源缺乏。有論著這樣描述:“北方每年因乾旱缺水的城市數以百計,南方因水污染面臨‘守著江河沒水喝’的困境。‘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這首民謠是我國許多地區水污染的生動寫照。”近年來企業非法排污更是觸目驚心。中國國土資源部最近的調查顯示,全國水資源的品質有60%是“差”和“極差”。浙江電視台曾發起“尋找可以游泳的江河”的運動,均說明水污染已到了難以容忍的地步。過量開採地下水與水資源缺乏形成惡性循環,如北京每年超采地下水約5億立方米,連續15年嚴重超標,使地下水位下降到地表24米以下,並在地下形成一個1000平方公里的巨大漏鬥。河北省為緩解地下水嚴重超采造成的水資源短缺,不得不減少小麥種植,改種其他耗水量較小的作物。

  關於土壤資源的浪費和破壞。其中數例是“自己制定的規則自己違反”。廈門翔安開發區需占用基本農田,市委書記下令先動工再上報,並說:“誰不願幹誰走人!”成都以西的都江堰灌區,歷來是不得用作他途的基本農田,周某人任四川省委書記時卻批了其中的幾萬畝用於房地產開發。洛陽的洛南地區,是歷朝禁止動用的“皇家基本農田”,可如今這些千年良田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寬敞的道路和林立的高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