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 |
中評: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受制於誰 | |
http://www.CRNTT.com 2013-03-31 00:16:23 |
基本取向的根本差別依然是制約民共正常交流的根本因素,在政治立場與兩岸認知方面所面對的不僅是要扭轉不把“中國”當“敵國”的認知,更重要的是要建構不把“中國”當“外國”的共識,逐步在基本政治立場方面解開自我捆綁的繩索,抓住歷史發展的脈動,這應該是民進黨理論家們所需要面對的艱巨而緊迫的任務。否則,民進黨依然會極有可能因為自身兩岸論述無法取得島內民眾的信任、無法獲得各方的支持而難以走完問鼎2016的“最後一哩路”,在邁向執政的道路上再次空留遺憾。 可見,困擾民進黨的問題不在於不瞭解共產黨或大陸的相關政策,而在於民進黨目前還沒有辦法與大陸達成共識、構築交集。蔡英文的敗選,雖然被認為是給“獨派”猛擊了一掌,使得民進黨不得不被迫去思考下一步到底要走向何方。但在“台獨黨綱”這部分,受限於民進黨自身的政治生態和權力訴求,民進黨的實力派中現在還沒有人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敢於改革“台獨黨綱”及接受“九二共識”,以追求和中國大陸正常交往的可能性。從綠營內部質疑民進黨敗選後陷入“中國熱”和對謝長廷“登陸”效應進行的冷處理以及包括“獨派”與游系在內的相關勢力對民進黨過度關注“中國議題”頗有微詞的聲音中,不難看出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最根本的阻礙更多地源自於內在的制約。受黨內派系的牽制及島內社會生態的影響,民進黨兩岸論述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仍無法擺脫搖擺和矛盾的困境。 在蘇貞昌提出的“有感經濟”方案四大方向中(18),蘇強調“振產業、強地方、顧家庭、助青年”,著墨於“經濟優先、民生第一”,既沒有提到增強國際經貿,也未提兩岸經貿,而是鎖定島內事物與經濟民生,反映出蘇貞昌想要自己主導作戰方向,暫時不想觸碰兩岸議題的主政思路。這讓不少人士對此感到擔憂,不談兩岸政治,難道連兩岸經濟也不談,台灣經濟發展怎麼可能和兩岸經濟切割開來。儘管民進黨恢復了“中國事務部”設置,並任用洪財隆為負責人,但洪財隆的專業背景和業務經歷(19)(20)更易使人聯想到民進黨要重新定位和重點思考的只是如何借助兩岸經濟利好而非兩岸路線及政策基調的調整。這也反映出,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實用主義思維和工具主義傾向仍將使得民進黨在未來的相當時期內依然難以有效建構出積極的兩岸理論及實踐框架體系,從而難以實現逐步走出自我限縮的困境和被意識形態捆綁的牢籠的可期路徑。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