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樹彥育寶” 對教育下一代有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10-07-18 09:29:24  


陳樹菊的善行與誠信感動了很多人
  中評社台北7月18日訊/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所教授周行一今天在《聯合報》登出文章“‘樹彥育寶’給我們上的兩堂課”,作者認為:“‘樹彥育寶’沒有耀眼的學業成就,卻比許多名校畢業生更值得景仰,最近大家在檢討台灣的大學太多,技職校院體系愈來愈像一般大學,與其說是政府政策錯誤導致的結果,倒不如說是政府反映了父母希望小孩能有大學文憑的心態罷了。‘樹彥育寶’給了我們兩樣非常值得學習的兩堂課,我們該如何幫助下一代發展,答案已非常清楚了。”
 
  今年台灣出現了四位振奮人心的人:陳樹菊、盧彥勳、林育羣、吳寶春。儘管他們的成功故事南轅北轍,但卻有兩項非常值得大家效法的人生經驗兩堂課:對個人而言,他們都默默耕耘,堅持理想,最後不知不覺就成功了;對為人父母而言,他們是行行出狀元的最佳典範

  陳樹菊阿嬤十三歲開始賣菜,孜孜不倦存錢做善事,自奉儉樸,今年六十歲被“亞洲富比士亞太慈善英雄人物”列入亞太地區四十八位傑出善心人士名單中;小胖林育羣過去十年來參加無數次歌唱比賽,不停地勉勵自己,失敗是進步的基礎,今天才會受到國際矚目;麵包師傅吳寶春,在巴黎世界杯麵包大賽個人賽上,勇奪全球第一面麵包大師世界金牌,小時候家境清寒,但是人窮志不窮,憑著毅力與執著,終於做出了最好的麵包;盧彥勳成為繼一九九五年松岡修造後,首位闖進溫布頓男網單打前八強的亞洲選手,念大學前父親驟逝,家中頓失經濟來源,因此放棄留學,選擇就讀“國立”體育學院並且轉入職業網壇。

  這四位都是在艱困的環境中努力不懈,堅持理想,作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最後才成功的。他們的故事給大家上的第一堂課是:他們和所有非常成功的人一樣,就是不管環境多麼不順,不會因為別人沒有幫助,或者是得到的支援不夠,就放棄理想。如果盧彥勳在捐款無以為繼時就放棄練習;如果小胖因外貌不出眾,被唱片公司簽約後冷對待,就停止參加比賽;如果吳寶春因為母親過世就萬念俱灰,不窮十年來培養麵包酵母;如果阿嬤覺得一點一滴累積存善款的速度太慢,不持續勤儉累積;這四位就不會成為大家景仰的人物。所以我們要成功,就一定要自立自強,堅持理想,不要怨天尤人。

  “樹彥育寶”給我們的第二堂課是:父母應該幫助子女追求最適性的成就。每年升學考試旺季,媒體都會連篇累牘的報導“榜首”型的個案、討論得高分的方法、關心考試題目的難易與方向。今年更出現了有關開冷氣與否所衍生的考試公平性,以及繁星計劃應增加多少名額的議題,這些都反映了台灣父母過度重視學業表現,希望子女進入明星學校的心態。

  華人父母評斷小孩成就的價值標準過於單一化,基本上是學業導向,造成許多子女無法適性發展,甚至失去了自信。我朋友的小孩在師大附中畢業時,對父母抱歉沒有在建中畢業,讓父母失望了,朋友聽了之後才猛然驚覺,為人父母對小孩學業的期許,讓一個本應充滿自信的小孩,變成一個心理上的失敗者,因此非常自責,覺得自己真是世界上最差的父母了!

  “樹彥育寶”沒有耀眼的學業成就,卻比許多名校畢業生更值得景仰,最近大家在檢討台灣的大學太多,技職校院體系愈來愈像一般大學,與其說是政府政策錯誤導致的結果,倒不如說是政府反映了父母希望小孩能有大學文憑的心態罷了。“樹彥育寶”給了我們兩樣非常值得學習的兩堂課,我們該如何幫助下一代發展,答案已非常清楚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