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國民政府的琉球政策演變 | |
http://www.CRNTT.com 2012-11-04 09:02:12 |
羅斯福突然向蔣提出琉球問題,但並沒有明確是否要將其歸還中國 令蔣介石沒有預料到的是,11月23日,羅斯福主動向他提起了琉球問題。美國外交檔案文件對這次談話的記錄很簡略,原文如下: The president then referred to the question of the Ryukyu Islands and enquired more than once whetherChina would want the Ryukyus. TheGeneralissimo replied thatChina would be agreeable to joint occupation of the Ryukyus by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eventually, jointadministration by the two countriesunder the trusteeship ofa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文字大意是:“羅斯福總統提及琉球群島問題並數次詢問中國是否要求該群島,蔣介石答稱,將很願意同美國共同占領琉球,並根據一個國際組織的托管制度,與美國共同管理該地。”僅就字面意思而言,羅斯福僅僅是詢問蔣介石對琉球的態度,美國政府是否有將琉球歸還中國的意圖,則未可知。 蔣介石後來對這次談話的回憶,與美國外交檔案所記載的基本上一致。據蔣回憶說:當時羅斯福總統問他,“在台灣的東方還有一個什麼群島,你的意思以為如何?”蔣反問:“你所說這個群島是不是指琉球而言呢?”羅說,“就是琉球”。蔣表示,“這個群島從前是屬於中國的小王國,可是在甲午年以前,早已被日本占領了。所以琉球是與台灣的性質不盡相同,我們此時對於琉球不想要單獨的歸還中國,我只希望由中美兩國共管。此事並不急要,留待將來再說吧。”從蔣氏的這段回憶中,羅斯福的問話仍然只是一種試探,還不能看出美國是否有將琉球歸還中國的意圖。 蔣介石對美國心懷警戒,認為羅斯福的詢問別有深意 11月23日當天,蔣介石在日記中寫下了自己主張“中美兩國共管”琉球的理由:“惟琉球可由國際機構委托中、美共管,此由餘提議,一以安美國之心;二以琉球在甲午之前就已屬日本;三以此區由美國共管,比歸我專有為妥也。” 所謂“安美國之心”,可參考蔣氏1943年3月3日的一條日記:“美國不願我有獨立之空軍,不助我建立空軍,其在現時甚恐我有空軍,則我中國戰區不能受其控制,其在戰後必期以空軍控制整個太平洋及其西岸之陸上,而其用心之險昭然若揭。如果若此,則羅斯福政策必貽害美國矣。”蔣氏對美國有如此認識,而據美國外交檔案文件,羅斯福在此前的談話中,又曾明確向蔣氏表示“美國必須在太平洋各基地保持適當的軍事力量”,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當羅斯福向蔣氏詢問其對琉球的態度時,蔣氏多半會將其理解為美國對琉球有意,希望將其作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一個軍事堡壘。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判斷,11月24日,當中方收到美方提議“日本所攫取的領土,小笠原(中方指出美方寫錯了,實系琉球群島)當然歸還中國”的草案時,蔣氏的答覆是:1、“琉球雖曾為中國藩屬,但究系一獨立國家。戰後對於琉球之處置,至少在原則上,應同於戰後對於朝鮮之處置”;2、但同時又認為:美方草案中已有“凡系日軍以武力或侵略野心所征服之土地,一概須使其脫離日本掌握”,這已可包括琉球,故不必再明確寫出放棄琉球。仔細揣摩蔣氏這一雙重態度,不難感到其微妙之處:對收回琉球的高度克制,可以“安美國之心”;而拒絕將放棄琉球寫入開羅會議宣言,則又為中國政府日後運作收回琉球,保留了足夠的空間。正如有些學者所注意到的那樣:“蔣介石在開羅會議中,並未明確提出對琉球的領土要求,只要求共同托管。其背後存在如果戰後琉球如經托管,而琉球當地人民又表示願意歸並中國,中國理應接受的可能發展。” 蔣氏對羅斯福詢問琉球的真實用意的判斷是否準確,學界本無一致意見,此處也就不再討論。但蔣選擇“安美國之心”,則實屬形勢所迫。開羅會議雖然使中國躋身戰後四強(美、蘇、英、中),但蔣氏自己很明白,這個“四強”水分很大,極大程度上是依賴於美國的支持。若無美國支持,蔣氏恐無法在開羅會議上維護中國主權,譬如:關於中國收回東北及台澎領土的問題,英國主張只要聲明日本放棄這些領土即可,不必明言歸還中國。中方自然是強烈反對,但若沒有美國的支持,開羅宣言是否會明確規定“日本須將竊取於中國的東北與台灣及澎湖列島歸還中國”,則未可知。蔣氏當日的處境由此例,可想而知。其在琉球問題上的低調與謹慎,也都根源於此。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