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知青下鄉運動40年:青春有悔或無悔?

http://www.CRNTT.com   2009-01-22 09:27:10  


當年北上請願團的部分核心領導成員在天安門廣場合影,左一爲李長壽,左三爲丁惠民,左四爲劉先國。
  中評社北京1月22日訊/《南方周末報》日前載文“紀念知青下鄉運動40年:青春有悔抑或無悔”,全文如下:

  1968年,毛澤東向全國人民發出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的號召。由此,全國掀起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的熱潮。至剛過去的2008年,已整四十年。那是一段無論何時都不該被忘記的歲月。

  “有悔”和“無悔”,成爲知青群體中對那一段特殊經歷的分歧意見。“有悔”者,痛感時代對整整一代人的深重折磨,後悔自己做出的犧牲和命運的不公;“無悔”者,深感知青經歷使自己磨練了意志、加速了成長,更以一種無法替代的方式,深切瞭解了自己安身立命的國家,從而奠定了整整一代人心智和意志的成熟。 

  面對現實,前者發出呐喊和譴責,有些人直接延伸出現實訴求;後者選擇與接受現實幷與之和解,其中很多人積極反哺當年插隊所在地。

  40年。一個人壽命的一多半。1700萬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的生命,已經步入夕陽。

  走在上海街頭,丁惠民幷不引人注目。他在小館子裏吃鍋貼、喝老鴨粉絲湯,剩下的一定要打包,偶爾引來青年人側目。他們不知道:整整30年前,1978年12月,這位老者帶著數十位雲南知青,從西雙版納一路北上進京請願,打出“我們要回家”的標語,幷最終撕開了知識青年返城的一個豁口。

  時任農墾總局局長趙凡受命赴雲南調查,猛定農場知青以絕食明志,長跪不起。

  年輕人的决絕,震動了北京。千萬知青返城的大潮,由此啓動。

  今天,曾經的知青領袖丁惠民將他的人生坐標,再度調整到“知青”這一刻度上。當年的北上請願團核心成員,如今或在重慶,或在上海。一切却已不似當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