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大學破產 並非完全是壞事 | |
http://www.CRNTT.com 2010-03-29 11:07:52 |
公司企業可以破產,私企可以破產,國企可以破產,央企也可以破產;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可以下崗,還有不少人找不到崗,大學畢業生首先就要兩手準備,雙向選擇。市場經濟下什麼事情都可能也允許發生。怎麼啦,現在輪到大學破產,大家就不能接受還是不敢相信,這有什麼奇怪的。達爾文的進化論——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都問世150多年了,難道我們都還沒有適應其“物競天擇”之內涵?個人之愚見,大學破產不僅正常,更是一件好事;大學破產不僅是責任,更是一種義務。 大學從國家計劃統招統分到統招不分,從背著增招到單位委培,從特招到特價,從大擴招到大辦學,從大聯合到大學城建設熱。一時間,大學一路風光一路精彩,可謂“盆滿鉢滿”。如今個別大學面臨破產危機,反而引得全國上下一片驚訝和擔憂,大可不必!不要擔心學生沒有大學上,更不要擔憂學生沒有好大學上。 大學作為特殊的利益集團,不僅吃銀行、吃財政,還吃學生,被稱謂“通吃”。說到底,大學破產矛頭不僅僅只是“大學負債累累”所致,更不是因為出生人口基數下降後生源缺少所致,真正的因子是“無能辦學”、“無條件辦學”、“無法辦學”、“亂辦學”、“向錢辦學”、“違規辦學”等。這才是個別大學破產的真正原因所在。大學發展的盲目產業化和規模化,在魚龍混雜的無序局面下,大學教育、質量和聲譽已經出現嚴重“透支”,從而加劇了大學泡沫化的程度。直接造成了專業危機和生源危機,最終導致大學破產危機。其實,很多大學的經濟結構早已破產,僅剩下表面的一層華麗的外衣。 現在有些大學,特別是省部級,甚至國家或國際名牌大學,早就失去了其“名牌效應”和“名牌價值”。敢問,現在有那所名牌大學培養出了多少“大師級”、“大家級”等“大字號”的人才?試問,每年高考的“文理科狀元”們都被“大學”煉成了鋼或是煉成了鐵或是煉成了木?不得而知!難道皆是“範進中舉”的現代故事翻版嗎?借問,現如今,某個別專家學者早已開始“走穴”——放棄科研不做,四處“跑場子”、“賺票子”、“替錢爭話語權”等“走穴”風潮,還有“學術腐敗”不斷。如此種種行徑,要我說,大學不破產才怪! 高校因巨額債務負擔是破產危機的起因。自20世紀末1999年初,在金融業的“大力頂助”下,國內高校開始為創建“中國一流大學”而爭先恐後大興土木,各校為了攀比,一座座高樓和豪華校門競相拔地而起。一時間,“大學城建設熱”成了中國教育一道別致的“風景線”,中國高校規模進入了“大躍進”時代。聽說過企業融資難,沒聽說過高校貸款難。銀行為何不遺餘力地支持高校呢?在銀行眼里,高校是不可能破產的。這回銀行可失算啦,將面臨一大堆的呆賬慢慢來清理。然而,大學“風光”之後卻留下了一屁股的“巨債”,誰願為其擦乾淨這滿屁股的債務呢?除了不斷高漲學費和政府替高校埋單外,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沒有!沒有上上之策。可是,面臨破產的大學遠遠不止一兩個,即使政府想埋單僅靠“杯水車薪”,已無能為力。此種狀況下,大學選擇破產是惟一正確的抉擇教育質量不高又無特色是破產的關鍵。在國人眼里,大學一直被形容為“象牙塔”和“人才搖籃”的聖殿。不僅國家重視教育和人才,家長更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和投資。在老百姓看來,衣可以少穿,飯可以少吃,子女的教育不可耽誤,想盡千方百計地讓子女讀好書、上大學,不僅是家長的唯一希望,更是學生一生的夢想和追求。現實是,因各類大學增多了、擴招了。隨之而來的生源大戰加劇了高校的競爭和淘汰,教育質量提不高或沒有特色或經營不善的學校自然陷入困境。又因“招生的倒金字塔”導致了大學很多學科或專業無問人問津,從而造成了國家在某些行業和領域缺少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在某種意義上,大學已經失去了辦學的價值。既然大學供不應求,僧多粥少。辦不下去的大學只有走破產之路。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