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智庫:混沌階段 中美如何前行

http://www.CRNTT.com   2022-01-31 00:04:23  


 
  美國的“競爭、合作、對抗”三分法,把利己主義發揮到了極致。按照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換位思考的角度,單方面劃定合作領域、合作方式、合作程度、合作評估,骨子裡還是霸權、霸道。美國把可以合作的領域作為鞏固發展優勢的一種抓手,中國把可以“合作”的領域作為改善中美關係的切入點,兩種思維邏輯形成的合作必然難以行穩致遠。有著深厚集體主義、利他主義、天下觀念的國家和民族,能更深刻地體會這一點。

  美國一些對華具體政策論述也經不起推敲、有自相矛盾之處。此次中美首腦視頻峰會前一周的當地時間2021年11月7日,美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接受CNN專訪表示,美國政府過去犯下了一個“錯誤”,認為能夠通過美國的政策從根本上改變中國體制,“但這不是拜登政府的目標……拜登政府的目的在於,塑造一個更有利於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的利益和價值觀的國際環境”。11月17日,即峰會第二天,沙利文與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艾倫視頻對談中,重申了同樣觀點。深入分析沙利文這段話,不難看出其邏輯破綻。沙利文聲稱不改變中國的體制,卻宣示要塑造更有利於自己及其跟班的國際體系。這個說法一方面可以解釋為美國要畫地為牢,強行把世界一分為二,一個是占支配地位的美國世界,一個是非美國世界或中國世界。但問題是,假如美國不認為它的世界是占主導地位的話,它就建立不起這樣的世界;假如美國建立起了其占主導地位的世界的話,它必然認為重演了冷戰時期一個世界“擊垮”並“改變”另一個世界的歷史。說到底,還是想“改變中國”。另一方面,沙利文的這個說法也可解釋為美國要用“環境”的力量演變中國。中國若與美西緊密聯繫、實現一定“接軌”,必須“自覺地”按照美西方標準“改變”自己,使得自己更像美國,這不是“從根本上改變中國體制”又是什麼?

  當年奧巴馬政府推出TPP時,其基本出發點是對付中國和俄羅斯。美國在TPP的進入門檻設置了諸如國企比例、經濟政治透明度等一系列條款,使得不“改變”的中國根本無法入內。拜登政府宣布不重返CPTPP,而是要在印太地區另起爐竈,商務部長雷蒙多11月17日宣布,美國可能將在2022年啟動新的“印太經濟框架”。我們可以想象,其所設置的進入門檻必然針對“拒絕改變”的中國以及俄羅斯等國,以復活奧巴馬政府以國際聯盟和環境的力量孤立、演變中國的戰略意圖。從這個意義說上,“印太經濟框架”本質上是原汁原味TPP的進化版。

  還應看到,拜登政府另起爐竈“以新代舊”,而不是像他在競選時承諾的那樣重返,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主因是中國宣布願意加入CPTPP。因為一旦中國加入CPTPP,其龐大的經濟洞吸力將在一定程度淹沒美國的“改造力”。同時,CPTPP成員現狀與拜登政府的價值觀聯盟戰略並不合拍,脫離了其“價值觀一致”這一基本遊戲規則。拜登政府的不得已而為之,也折射出中國政府提前布局、破局的高超鬥爭藝術和輻射列國、前景看好的強大綜合實力。適當的時機結合適當的表態,打破了美國的戰略算計,智慧與實力有機結合,威力無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