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台網絡化個人主義的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21-09-05 00:04:02  


 
  (三)民粹主義藉網絡化個人主義形成社會問題破壞兩岸利益聯合

  共同利益是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現實支撐,深化兩岸利益融合,共創兩岸互利雙贏,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宗旨。

  網絡化個人主義助力台灣社會運動並影響兩岸的利益聯合。信息網絡化對台灣的社會運動作用顯著,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建構信息網絡將議題認知普及化, 刺激社會情緒與集體意識的形成;第二,社會運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可以繞過傳統媒體自身設置的“把關機制”(gate keeping) , 獲得獨立的信息發布和傳播渠道,進行自主發聲;第三,推動社會動員,構建起因同一議題的“想象共同體”;第四,形成互助網絡。促進外界對於社會運動的瞭解和認知,尋求外部支撐;第五,籌集資金和獲取資源以支持運動的進行。〔16〕例如,2014年3月,台灣地區的高等院校學生群體、民間團體(“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等)發起了“太陽花學運”,反對暗箱操作通過“服貿協議”、要求退回“服貿協議”、建立“兩岸協議監督機制”、召開“公民憲政會議”等。

  反服貿人士首先通過“黑色島國青年陣線”與“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的Facebook粉絲頁, 連篇纍牘地發布反對公告與抗議信息,藉“網書”強大的粉絲量和轉載機制擴散信息,尋求抗議支持者。從信息發起到占領“立法院”再到退出“立法院”,全程信息現場直播,並持續號召動員更多的人加入,“在學運開始後僅一周時間, 就有35萬名粉絲加入‘反黑箱服貿協議’的Facebook社群,‘反黑箱服貿協議’發布的聲明則被迅速轉載與分享, 傳達到接近二成的台灣人口(430萬人)。”〔17〕這些參與者部分來自於大學社群網絡,部分來自於親友網絡轉載後的應援,都凸顯出網絡化個人主義多層次、多結點的聯合作用。

  民粹主義泛化,兩岸融合受阻。“青年群體以強有力的姿態與運動訴求站上台灣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其思想訴求鮮明有力,直指執政當局,其‘反叛’行動頗具有破壞力與震懾性,對台灣政治格局、社會秩序與民主思想帶來強烈的衝擊與影響。”〔18〕有學者認為“太陽花學運”之後台灣青年中的民粹主義思維加劇了,整個網絡的輿論環境也是越來越被這種情緒所控制。〔19〕“太陽花學運”映射出這樣一個現實境況:青年群體對社會熱點關注度的提升以及應對的敏感性和偏激性一並提抬,並且已經將網絡召集和群體性同質塑造作為權益表達的重要路徑,由此衍生出的激進行為已經完全偏離民主的本質,對兩岸利益的聯合造成持久性的衝擊。

  (四)一味迎合青年選民,國民黨“本土化”深化

  為了更好地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國共兩黨應致力於聚同化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