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國民黨的彷徨與台灣的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20-11-23 00:04:40  


 
  其實單就來自西方的自由民主理論而言,如果僅僅是涉及到島內社會治理的,當然可以提倡自由和民主。然而,當涉及到包含兩岸關係的國族和國家認同問題,這需要尊重歷史文化的慣性,並不應該隨著當代人的群體認知而解構。例如,美國的社會治理強化自由和民主,但美國在1861-1865年的南北戰爭則充分說明了國家認同問題和國家主權問題是不可以探討的。美國會堅持統一,中國當然也不例外。這樣的邏輯應用於今日的台灣就是,台灣可以推行民主,但是假藉民主的名義推行革命就是不行。歷史本不容扭曲和抹殺,然而,民進黨一次次推行錯誤的歷史觀和教育觀,在整個台灣社會逐漸佔據話語主導,而國民黨的論述卻一次次被民進黨帶歪和導偏。

  第三,“球員兼裁判”,民進黨執政後對國民黨持續無情打壓。

  民進黨二次執政後,對於國民黨的打壓變本加厲。不僅成立了“促轉會”來繼續扭轉國民黨的“歷史敘述”,而且通過“不當黨產條例”成立了“黨產會”,以進一步凍結國民黨資產,而國民黨在各項支出方面的捉襟見肘極大地限制了該黨的發展空間。以2019年度資料為例,國民黨運營出現1億3443萬新台幣的短缺;遭到“黨產會”查封的資產(不可使用或限制用途)總額有210億8163萬元新台幣。2020年度,前八個月的支出已經超額,預估到9月底就出現資金缺口1億2000萬元新台幣。③當然,雖然民進黨的打壓是重要原因,但國民黨本身的缺乏作為也不能忽視。台灣學者余元傑認為,國民黨中央無資源,按理,募款、育才、尋才,應是黨中央目前的當務之急。民進黨在野時,尚且有“三隻小豬”的募款運動,國民黨在籌措經費方面,從2016年失去政權後迄今四年多,除了黨產大失血外,在開源方面,未聞任何具體行動與成果。在野的國民黨,沒有行政資源做後盾,黨中央手上缺乏籌碼,協調、動員的能力也被削弱。④

  可以說在政黨政治的“外衣”下,民進黨正“球員兼裁判”,對於“另外一名參賽選手”,進行各種嚴苛的打壓、約束。而國民黨在中央資源日漸萎縮之後,不得不面臨發展窘境,繼2017年地方黨部直選之後,2018年“九合一”選舉、2020年的“立委”提名及選舉,都可見中央對地方縣市諸侯的影響力也在不斷下降。

  第四,民進黨長期推動“課綱調整”,持續施加對年輕人的意識形態影響。

  從李登輝開始的“歷史課綱調整”對台灣一代代年輕人的歷史認知影響極深。李登輝時期,台灣的歷史教育開始弱化“統一的中國歷史”觀念。1995年發佈、1999年開始實施的“88課綱”,其最大特點是台灣史首次成為獨立單元但仍附屬在中國史之中,同時歷史教育中出現對“日據史”的美化,此外還向學生分發具有“同心圓”史觀的《認識台灣》系列教材;陳水扁2006年施行新課綱(“95暫綱”),將台灣史與中國史完全分開,台灣史獨立為第一冊,並在文字上做出諸多調整,例如將1945年以前的“中華民國史”列為中國史,1945年之後的部分列入台灣史,再如將確立台灣回到祖國懷抱的《開羅宣言》定位為“新聞公報”,要求將“舊金山和約”與“中日和約”納入教材,甚至還出現了緩頰日本戰時“慰安婦”事件的措詞;馬英九時期本來要大幅度“撥亂反正”,也確實推出了強化大中國史觀、台灣和祖國大陸之間的聯結的“104課綱”,但在“台獨”分子的煽動下,島內學生爆發了“反課綱運動”。最後馬英九當局一味妥協以“新舊版教科書並行、爭議部分不列入大學入學考試命題、即刻啟動課綱檢討程序”來草草收場。蔡英文上台後,不僅廢止馬英九時期的“課綱微調”,還在“12年國教新課綱”中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夏商周歷史被刪掉,甚至大幅度刪減關於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內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