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國民黨的彷徨與台灣的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20-11-23 00:04:40  


 
  然而,國民黨或許是太渴望選舉勝利了,在選舉接連失利後就陷入不理性的狀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還罷了,但“自亂陣腳、自砍大纛”就委實不該了。國民黨新主席江啟臣上任以後,一方面主動提出對九二共識的檢討,另一方面改變了馬英九時期國民黨的“親美和陸”的平衡政策,越來越呈現出倒向美國的趨勢。

  3月7日,江啟臣獲勝後在國民黨中央黨部首次發表談話,並未提及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及“九二共識”。6月19日,中國國民黨改革委員會發佈《兩岸論述組建議案》,明確提出了“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九二共識’,唯有本於‘中華民國憲法’的兩岸共識,才能重新開啟兩岸官方對官方協商。‘一國兩制’會改變‘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台灣人民不會接受,在‘中華民國憲法’之下,沒有‘一國兩制’的空間”。9月6日,國民黨在第二十屆第四次全代會最終的《現階段兩岸政策報告》中提到:“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關於‘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表述,皆本於‘中華民國憲法’,也是兩岸求同存異的成功經驗。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應用以延續兩岸互動,並以此尋求互動方式與時俱進。”同時,補充了國民黨對於兩岸互動的基本態度是:“兩岸官方互動必須尊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中國國民黨數十年來堅決反對‘台灣獨立’與中共的‘一國兩制’,因兩者均將消滅‘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值得一提的是,一周後的9月14日,國民黨宣佈因為央視主持個人的言論,最終宣佈不以政黨形式參加9月19日的第12屆海峽論壇。這件事情影響極大,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王高成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國民黨取消派代表前往大陸,導致國共互信更低,激化大陸民間對國民黨以及台灣負面印象,導致兩岸政策會持續強硬下去,不利兩岸未來交流。而國民黨處理涉中國大陸事務的態度,傾向民進黨一定要對等、尊重的態度,少了彼此包容,會讓國共之間結下心結。他也說,這次機會不太可能再有了。①

  然而在“親美”方面,國民黨卻越來越積極主動。年初選舉結束後,國民黨內就有聲音提出“強化對美關係、增設代表處”,如此行事頗有與民進黨展開“親美”競爭的意味。6月15日,江啟臣上午拜會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酈英傑表示未來將在華府重新設立代表處,強化雙邊政黨外交、即時溝通以及合作。國民黨在美國對台軍售上的態度也是異常積極,生怕被民進黨扣上“不愛台灣”的帽子,所以“立院國民黨團”針對軍售一律放行。更有甚者,國民黨主動提出要涉及台美關係的敏感議題,其用意引發多方揣測。10月6日,台灣“立法院院會”通過國民黨團提案增列的兩項討論事項,即“請求美國協助抵抗中共”、“台美恢復‘邦交’”有關決議案,要求民進黨當局在這兩項事項上積極行動。雖然有國民黨人士認為國民黨此舉不排除是在逼迫民進黨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要揭穿蔡英文的“皇帝的新衣”,但歸根結底,這兩項提案本質都是“台獨”,大陸民意一片反對之聲,兩岸心結進一步加深。

  所以,因為選舉失利產生的兩岸政策檢討,不僅沒有找對問題下對藥,而且是在不斷產生新的問題。為了迎合民意,國民黨“黨團總召”林為洲在10月10日拋出“中國國民黨名稱去除‘中國’或者改名‘中華民國國民黨’”的議題,遭到“立委”賴士葆怒嗆“未經任何黨內程序輕率拋出,是在幫民進黨轉移焦點?”,而“立委”陳雪生則更坦言“若去‘中國’,就退黨”。國民黨的路線調整是否會引發新一輪的分裂值得觀察,但“親美遠陸”若是國民黨新路線的話,恐怕不僅國民黨會“昨是今非”,而且兩岸關係甚至台海情勢會波折不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