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邊境衝突 凸顯中印關係重要性

http://www.CRNTT.com   2020-08-19 00:04:43  


 
  四、中印關係基本架構發展

  中國與印度關係為當代中國國際戰略最為重要問題之一。北京與新德里受到許多因素所影響,既有正向動能因素也有負面因素。正面因素包括兩國對於國際秩序的共識、對於經濟發展的期望、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氣候變遷、以及亞太地區穩定與發展的共同目標。負面因素包括中印兩國與巴基斯坦關係、邊界領土糾紛、以及南亞與印度洋地區的戰略競爭與貿易不平衡等問題。

  從2004年中國前總理溫家寶訪問新德里以來,兩國關係開始有所進展,並同意建立中印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多年以來,中印兩國在政治、經濟與軍事領域有著多項合作與發展,同時也經歷2013年的帳篷對峙事件、2017年的洞朗(Doklam)對峙以及這次的加勒萬河谷事件,兩國關係整體發展與不時出現的衝突,恰巧反映兩國關係當中複雜的動態。

  基本上而論,中國將印度視為戰略合作夥伴,而非重要安全利益的挑戰或威脅。長期以來,中國認為外交政策的重點在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與其他的大國,這窄化了中國的國際戰略。

  印度從1991年力推經濟改革後,伴隨著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已讓中國修正印度在中國外交政策方面的地位,特別在美國所主導亞太地區的“再平衡”戰略。華盛頓方面疑慮北京的崛起可能削弱美國的全球霸權。北京認為,美國希冀藉由以美國為中心的聯盟與緊密的安全軍事合作關係遏制或削弱中國,在這情況下,使得中國擘劃與鄰國建立更為密切的合作關係化解來自美國方面的壓力。

  中國將與印度之間的邊境衝突當作是雙邊關係發展的障礙。有關於邊界的主權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達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在今年拉達克地區衝突前雙方在軍事上願意克制,兩國實際處理邊界爭議可以看到中國方面的防禦性立場。

  中印兩國分別於1993年和1996年簽署關於維持邊界和平與安寧,增進相互軍事信任的措施的協定。印度前總理瓦傑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於2003年訪問中國,雙方並各自同意任命一名特別代表,從政治和總體雙邊關係的角度探討邊界解決的架構。特別是在2005年4月,發布關於在中印邊界地區沿實際控制線建立信心措施的方式議定書。

  2012年,為即時就邊界問題傳達訊息,中印同意建立中印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在“帳篷對峙事件”後,兩國簽署邊境防衛與合作協定,並在各個部門之間建立邊境人員會晤地點,沿實際控制線在相互同意的位置建立了電話聯繫。兩國甚至在軍事總部之間建立了熱線,增進雙方邊防部隊之間的瞭解與合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