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疫後人類交流合作大勢

http://www.CRNTT.com   2020-08-09 00:02:48  


 
  二是“不必”。中國本身就是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創建者。中國是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第一個國家。中國曾同印度、緬甸一道,共同宣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並使其成為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舞台上長期維護發展中國家和中小國家的正當權益。中國一直是現有國際經濟體系的主要受益者。迄今已參加的國際組織1700多個,其中政府間國際組織220多個,簽署2.2萬多項國際條約,是國際體系的重要一員和建設性參與者。中國並無意去推翻自己親手參與建立的國際秩序。

  三是“不需”。新中國70年的實踐表明,戰後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總體上符合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利益。新中國的成立、建設、發展、繁榮,也是在戰後國際秩序這個大背景下實現的。即便是從最基本的成本-收益角度看,中國也沒有必要去耗費巨大成本,大費周章再搞一套新的國際秩序。當然,不能否認,現行國際秩序的確存在缺陷和弊端,需要改革和調整,這也是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長期在做的。但是,現行國際秩序是在總結兩次世界大戰教訓基礎上產生的,是維護和平與發展的產物,對包括西方大國在內的所有國家都有約束和規範作用,對於降低全球無序競爭具有重要意義,其基礎不應動搖。充當“挑戰者”,推倒重來無異自挖牆腳,既不現實,也不可取。

  中國將始終做一個維護和平的國家,中國將始終做一個促進合作的國家,中國將始終做一個虛心學習的國家(習近平語)。中國願意與各國一道,通過對話、交流、合作,共同探討多極世界全球治理新模式,與時俱進,推動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進行必要改革和完善,使其更加公正合理,更加符合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願望。但在此過程中,中國將注重加強國際關係的多邊化、法治化、民主化,推動不同文明的和諧共存,而不會推行單邊主義、叢林法則、強權政治和文明衝突論。

  四、中國不會停止改革開放,仍將繼續融入世界並不斷為人類社會和平發展貢獻智慧和方案

  中國和世界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改變。作為一個開放、包容、進取、日益壯大、不斷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國,中國在主動擁抱人類文明發展優秀成果的同時,也自然會以自己的方式影響和改變世界。

  中國主要是以改變自身的方式進行的。政治上,中國政通人和,社會和諧安寧,使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可以安居樂業、共享太平,而不必擔心戰火紛爭、背井離鄉、顛沛流離。經濟上,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10多年居於各國之首,對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突出貢獻舉世公認。特別是,中國以全黨意志,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到2020年底,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將實現全部脫貧,標誌著約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擺脫了貧窮。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中國在全球脫貧領域創造了記錄。中國也是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為世界減貧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社會上,中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覆蓋人口超13.5億。中國人的人均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35歲增加到2019年的77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4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