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疫後人類交流合作大勢

http://www.CRNTT.com   2020-08-09 00:02:48  


 
  俄羅斯儘管抗疫初期出現疏漏,但展現了俄羅斯民族的團結和不畏艱險的精神,展示出了強大的動員力執行力救治力。目前在世界主要大國中,俄羅斯的新冠肺炎死亡率屬於最低之列。

  再次,從國際行為體看,國家已經不是唯一主角,非傳統安全因素事實上成為一種重要的“行為體”,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包打天下”。人們習慣認為,國家是國際社會的主要行為體,但疫情表明,抗疫其實是整個人類社會和新冠病毒之間的較量。這是一種非經典意義上的國際格局,也表明隨著非傳統安全威脅的不斷湧現,國際體系中的行為體和影響因素將越來越多元化。

  經典作家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③單極世界解決不了世界重大問題,多極世界、全球合作、共同擔當、互利共贏,才是世界秩序的合理架構和應有狀態。這應當是新冠肺炎疫情給人類的最大啟示之一,把世界重大問題寄託在宣導“自身優先”、蠻橫霸道的一國身上,不會是疫情結束後全世界人民的主流選擇。當然,世界新舊體系之間的轉換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

  可以肯定,疫情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將處於這種新舊體系間的過渡期,不排除出現暫時的、局部的逆轉,甚至有可能伴隨激烈的纏鬥或劇烈的震盪。國際社會應當為這種最複雜的情況做好準備。

  二、霸權主義不會得逞,對話、交流、合作是所有國家面對變局的唯一正確選擇

  馬克思曾經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④面對大變局背景下的大疫情,不可避免地會引發國際局勢激烈動盪,但疫情無法改寫和平與發展的主題,也無法中斷多極化和全球化的歷史進程,更無法阻擋人類追求文明與進步的堅定步伐。

  回顧漫長的人類歷史發展,無非是隔絕、對抗、對話。隔絕就會封閉,封閉必然引起落後;對抗就會懷疑,懷疑必然招致敵對。

  百年大變局,帶來百年大反思,戰爭和對抗不但解決不了人類社會未來將面臨的重大矛盾問題,還會製造出更多摩擦衝突。縱觀歷史,普羅大眾往往在戰爭中渴望和等待和平,但侵略成性國家的政客則熱衷發動戰爭以追求和打造各國對其俯首聽命的羅馬式和平。2015年2月,意大利《24小時消息網》公佈,翻開美國239年的歷史,充滿著殺戮、侵略、偽善、謊言和背叛。美國自1776年建國到2015年239年間,進行了222場戰爭,和平年頭衹有21年,歷史上93%的時間都在打仗。在美國的歷史上,幾乎沒有出現過一位和平總統,每位總統至少參與和發動一場戰爭。一個在世界上處處標榜自己是個講民主講人權的國家,卻經常幹著反人類反人權反民主的勾當,不知道用導彈炸爛打死了多少國家和人民。最近幾年,美國貶低盟國、疏離友邦,退出有助於維護世界和平的眾多國際組織和國際協定,極力製造分裂,煽動敵對;對華發動史無前例的全面貿易戰、科技戰、戰略競爭戰。2020年7月13日,《華盛頓郵報》稱,特朗普上任1267天,說謊20055次,平均每天“吹牛”16次,高峰時期多達20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