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資本市場改革應蹄疾步穩

http://www.CRNTT.com   2014-12-06 10:11:43  


 
  試驗改革的風險及其防範

  文章稱,任何的制度變革都伴隨著風險,滬港通作為資本市場中一項重大的改革試驗也概莫能外。滬港通需要重點防範與應對以下風險。

  首先是市場聯動風險。滬港通將加大內地資本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的聯動性,同時將放大國際市場“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風險。畢竟,內地資本市場開放的程度越大,與國際資本市場的聯繫就越緊密,國際資本市場對內地資本市場的波動溢出效應將會加強,一旦境外市場發生了金融危機,滬港通後的內地資本市場不可能獨善其身,而是將與國際資本市場唇齒相依、榮辱與共。

  其次是監管體制適應的風險。滬港通在額度控制、跨境交割、風險管控上都會帶來新的挑戰,但最大的挑戰仍來自於監管。滬港通將考驗兩地監管機構的監管水平,尤其是內地監管機構的監管水平。隨著跨境投資交易的增加,將出現新的監管問題,監管難度也將加大。就證券市場而言,兩地的監管也存在較大差異,滬港通將引發內地和香港證券市場統一監管的新要求,然而由於內地和香港的制度規則和法治環境迥異,兩地難於實現統一監管。

  舉例而言,按照目前香港和內地的獨立監管框架,一旦出現虛假陳述、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雙方如何進行跨境監管合作和執法合作?如何完善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現和通報機制,如何開展有效的調查合作,如何構建執法人員溝通交流的長效機制,如何建立執法信息共享的機制,如何建立完善司法協助的機制,如何確保兩地的相關法律法規均得到遵守和執行,這些都是對監管部門提出的挑戰。

  滬港通切合了金融改革的“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原則,監管者出於審慎的考量,設計了嚴密的制度來防範和控制風險。同時在額度、投資標的範圍、投資者門檻、換匯等方面也沒有全部一次性放開。特別是滬港通在跨境資金管理方式上,實行的是原路徑返回,最後不能留在當地市場的“閉環運作”的模式。這使得滬港通對熱錢流動的影響、匯率波動的影響被“管道化”。因此滬港通的開放是適度的,與現有的金融調控能力是基本適應的,不會對金融穩定造成太大影響。這既體現了決策者敢闖敢試、勇於擔當的魄力,也彰顯了決策者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智慧。

  總之,滬港通為資本市場進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方法論啟示。資本市場的改革應堅持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在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導向的同時,把握好改革的節奏和方法,處理好資本市場改革與經濟穩定,包括社會穩定的關係。對條件成熟的改革,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同時,對資本市場改革的艱巨性、複雜性、關聯性、系統性要有充分認識,該前期試點的不要倉促推開,該深入研究的不要急於求成。應把時不我待的幹勁和蹄疾步穩的定力結合起來,才能積小勝為大勝。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