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方向和重點

http://www.CRNTT.com   2014-07-29 09:18:05  


金融體制改革需要搞好頂層設計,制定改革路綫圖。
  中評社北京7月29日訊/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市場是現代市場體系的樞紐,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在金融資源的配置上能不能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取決於有沒有開放、競爭、有序的金融市場體系。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工業經濟學會會長鄭新立文章表示,由於中國金融體制改革滯後、金融市場發育不充分、資金配置偏離市場規律,急需資金的企業特別是小微型企業和大量好的投資項目得不到資金支持、資金周轉速度慢、配置效益低、資金成本高,加劇了經濟結構的扭曲。改革金融體制,已成為當前整個經濟體制改革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一突出矛盾,我們必須把自己的思想認識統一到《決定》精神上來,不折不扣地把《決定》提出的改革要求落到實處。

  一、圍繞降低企業貸款利率放寬金融准入

  文章稱,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資金價格是世界上最高的。2013年,中國一年期貸款利率是6.15%、美國是2.25%、德國是3%、日本是1%,中國資金價格是發達國家的2—6倍。今年以來,銀行貸款利率又上浮60%。由於率先放開貸款利率,引發了銀行的逐利行為,有的銀行以8%的利率貸款給企業,要求企業在扣除利息之後將貸款以4%的利率再存入銀行,同時銀行給企業開一張承兌票據,企業憑承兌票據到銀行自己辦的理財公司貼現,貼現率為6%—8%,這樣下來,企業實際拿到的貸款利率高達10%以上。去年上半年,全國前256個製造業企業的利潤總額僅相當於前五位銀行利潤總額的46%。今年一季度,中國銀行利潤總額相當於全球銀行利潤總額的33%。中國銀行業的淨資產利潤率比工業淨資產利潤率高1倍以上。

  銀行業的高額利潤來自何處?主要來自壟斷經營。長期以來,由於行業壁壘阻礙了資本的自由流動,直接導致各個行業之間資金利潤率的懸殊差別。實現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首先需要打破金融行業進入的壁壘。《決定》提出“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正是針對這一壁壘提出的改革舉措,是對傳統金融體制的重大突破。

  長期以來,在放寬金融市場准入方面之所以遲遲未能取得進展,主要是擔心新進入的金融企業素質不高、無序競爭以及監管不到位而引發金融風險。對此,《決定》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包括“完善監管協調機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職責和風險處置責任”。對區域性中小型金融機構的監管,應交由地方政府負責。同時“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按照《決定》要求,實施放寬准入的改革,必須與建立地方性監管機構和存款保險制度同步配套推進。

  圍繞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加快放寬金融准入的相關改革,意義十分重大。他不僅有利於增強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而且有利於避免虛擬經濟膨脹,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是落實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原則的關鍵舉措。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證明,允許企業在各個行業自由投資,打破壟斷、強化競爭,使各個行業都能獲得大體平均的資本利潤率,是降低資金價格、提高資金配置效率的唯一有效途徑。中國要改變長期以來貸款利率畸高的狀況,也必須走這條路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