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方向和重點

http://www.CRNTT.com   2014-07-29 09:18:05  


 
  四、圍繞人民幣國際化完善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

  文章指出,中國外匯儲備已近4萬億美元,用好這筆財富對穩增長、調結構意義重大。與此同時,巨額外匯儲備也說明,加快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建立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已經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展望未來,隨著人民幣在國際貿易投資結算中使用的比例不斷提高,人民幣將逐步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我們可用以支付進口和海外投資的資金規模進一步擴大,這將帶來新的巨大紅利。適應這一變化,《決定》對擴大金融開放做出了一系列部署,提出“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建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逐步落實這些改革舉措,將迎來中國開放型經濟體系發展的新局面。

  實現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是建立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標誌,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前提。但是,人民幣和外匯流進流出量的增加,對國內金融穩定必然帶來新的挑戰。綜合考量,金融開放利大於弊。只有在開放的條件下,我們才能更好地利用國外市場和國外資源,才能確立人民幣在國際金融體系中應有的地位,避免被美元儲備綁架,從而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同時,借鑒國外經驗,建立有效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可以防範短期游資對國內金融的衝擊。比如對資金的流入和流出分別徵收1%的托賓稅,對長期投資來說不會產生大的影響,對以套利為目的的短期資金來說,則會產生重要的抑製作用。

  所以,管理辦法總是有的,不能以懼怕短期資金衝擊為由長期不敢啟動匯率市場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改革。為了擴大人民幣在海外的流通量,我們應主動在海外投資、貿易結算、國際援助中使用人民幣,要開發出更多的以人民幣為載體的金融工具,建立海外人民幣交易市場。從長期來看,擴大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供給,要求我們在國際貿易中保持逆差,這與擴大出口、增強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是相悖的。對此,應及早研究對策,做好準備。應當看到,保持外貿逆差對提高國內居民消費水平是有利的。

  當前,應注重通過外匯管理體制改革,支持企業擴大海外投資,提高外匯使用效益。海外投資的重點,一是力求拿到更多的國內短缺能源資源的勘探權開發權;二是擴大國際併購,利用國外企業的科技資源和營銷網絡,提高國內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經營能力;三是擴大海外加工貿易,以資本輸出帶動商品、勞務輸出;四是擴大海外工程承包和勞務承包,帶動施工機械和建築材料出口。

  金融體制改革需要搞好頂層設計,制定改革路線圖。各項改革必須周密設計、精心測算、協調配套、同步推進。以利率市場化改革為例,僅僅放開貸款利率,仍然管住存款利率,就會導致利潤流向金融企業,而工業企業的融資成本則急劇上升。這種助長虛擬經濟膨脹、抑制實體經濟發展的改革是不可取的。期盼全面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方案早日付諸實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