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信義兄弟”與中華“道德鏈條” | |
http://www.CRNTT.com 2010-03-10 11:05:37 |
特寫鏡頭之四:孫水林是北京一家建築公司的項目經理,在外承包工程已有20多年。“我們家這個年是過不成了,但不能讓跟哥幹了十幾年的工友們也過不好年,讓人家罵我們兄弟不地道!在大年三十前,一定要把工錢結清。這是咱家20年來的規矩。”弟弟孫東林如是說。是什麼支撐或保證損失兄弟能夠20年來不拖欠工人的工錢,當然是他們手中必須有這筆錢。包過工程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年被人坑,十年難翻身。”也就是說,要麼他們的合作夥伴不拖欠他們的錢,要麼是他們能從別人手里籌到錢。從這個意義上講,不拖欠他們錢的合作夥伴,或者樂於援助他們的親朋好友,不同樣也是一些講誠信、有道德、很仁義的人嗎? 這些特寫鏡頭是我們通過“信義兄弟”接力送薪這個事情中看到一些“道德細節”。如果把這些“道德細節”穿插聯繫起來,其實不就是一個培育和造就“信義兄弟”的一片“道德的土壤”和一種“誠信的氛圍”嗎?再聯想到我們已經舉辦兩屆的“全國道德模範”和去年舉辦的“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這些感動我們的道德模範的根脈在哪里?不是在別處,就是在中華大地的道德沃土之中,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鄰里之間。試想一下:如果有道德、講誠信的人不占多數,道德誠信的輿論不是主流,我們這個國家和社會將會怎樣?沒有那樣一種“誠信的氛圍”和一大片“道德的土壤”,還會有今天感動中國的“信義兄弟”和道德模範嗎? 所以說,道義力量的壯大,既有與部分誠信缺失者相對而生的一面,也有與中華“道德鏈條”相伴而存的一面。如果說,部分誠信缺失的“落差”給予道義逆勢而上的力量,那麼中華“道德鏈條”則是持續給予道義綿延不斷、薪火相傳最可寶貴的營養。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