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30日電/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今天撰文指,兩岸三地的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在經濟全球化和歐美傳統巿場衰退的背景下,促進兩岸三地經濟更緊密合作越來越重要。他表示,將著力推動香港與台灣商討更緊密經濟合作安排協議,與香港和內地間的CEPA及內地和台灣之間的ECFA形成“鐵三角”,這可以讓港商也受惠於ECFA的早收清單,台商也可以利用CEPA的優惠措施進入內地巿場。
曾俊華發表題為《我看港台經濟合作的前景》。本月24日至26日,他以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協進會)榮譽主席的身份,率領“協進會”理事團,出席在台北舉行的“協進會”和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策進會)第三次聯席會議。訪台期間,曾俊華還與台灣經貿財金界人士、相關的台灣當局人員,以及在台港人會面。
曾俊華在文中說,由於言語、文化、地理接近,香港和台灣的民間交往一直非常頻繁,但官員交流卻相對滯後。兩年前成立的“兩會”(“協進會”與“策進會”)這個平台是個重大的突破。現在,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業已成立,特區政府官員常駐台北,雙方的溝通變得常規化。教育、文化丶衛生丶環保等不同部門也與台灣方面的對口單位增加溝通和交流,部分更已就具體的事情進行磋商丶簽訂互惠互利的協議。
他說,兩岸未開通“三通”前,香港一直在兩岸經貿往來上擔當中轉的角色。香港業界曾經擔心兩岸“三通”會對香港帶來重大打擊。幾年的實踐發現負面的影響是短暫的,未來增長的勢頭卻非常不錯。以空運為例,港台間的客運量在“三通”後雖然有所下降,但很快已經重拾升軌。隨著“協進會”與“策進會”兩會簽署航空運輸協議,港台的航班次數、航點、參與的航空公司皆有所增加。現在,每日往返香港與台灣的航班達60多對,比兩岸“三通”前還多。
曾俊華指出,兩岸三地的經濟本來已有很強的互補性,當一些不必要的限制撤消後,企業和個人可以更容易、更有效率地在三地間找到更理想的供應商、合作夥伴和銷售對象,所以三地人員交流多了、生意的餅做大了、整體競爭力也提升了,大家都有所得益。“協進會”與“策進會”兩會的工作也是以促進交流、減少限制為大方向,例如:簡化旅客出入境手續、降低關稅、避免雙重徵稅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