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荊州大意失關公”的反思:一些地方為何痴迷建巨型雕像?
http://www.CRNTT.com   2021-09-10 22:57:53


  湖北省荊州市巨型關公雕像日前已拆到肩膀,搬走要花1.55億。關公雕像高達57.3米,建成於2016年,總造價達1.729億。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網於近日發布評論文章《巨型關公像教訓深刻》,“耗費巨資造景,搞噱頭、造聲勢,以犧牲長遠利益換取短期利益”。

  反觀近些年,被中紀委、住建部等點名通報,斥巨資搞形象工程的還不少。

  比如,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北城門與蒙恬像。榆中縣當時仍屬於國家貧困縣,卻斥5300餘萬元修兩座秦漢仿古城門、大型雕塑及廣場,被中紀委批為盲目立項、搞“形象工程”。再如,2014年9月舉債7000萬建“國內最高柳宗元銅像”,廣西柳州市委因反浪費下令拆除。

住建部去年9月29日曾發布《關於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的通知》,明確要加強雕塑的管控、管理和審查,治理濫建巨型雕像等“文化地標”現象。

  那麼,地方政府為何熱衷於建雕像,尤其是偏大偏高的歷史名人巨型雕像?修建雕像背後,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記者就此采訪相關專家。

雕像越大,政績越大?

  “地方政府熱衷於建設巨資項目,比如像‘巨型關公’這類的雕像,有其主客觀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政企合作參與公共投資;另一方面,為官一任,或想要留下屬於個人的‘印記’。”湖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彭繼紅說。

  主觀上,地方政府願意花錢。“很多地方政府都希望在政績工程中找到讓人耳目一新的東西,而建設大規模設施就是其中一種。”彭繼紅說。如果巨型關公雕像既能帶來地方旅游發展及解決實際就業,還能提升當地知名度,可作為官員政績的間接證明,以期帶來政治上的晉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