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治理“電動車進電梯”,讀懂漠視風險背後的利益訴求
http://www.CRNTT.com   2021-05-12 18:42:59


  近日,四川成都市一小區電梯內發生電動車燃燒火情,造成電梯內5人不同程度受傷,其中有一名嬰兒。許多網友表示,在成都以及其他城市電動車入樓入戶的情況十分突出,特別是一些高層住戶,電動車與居民爭搶電梯情況時有發生,一些人甚至將電動車推回家或在小區樓道充電,引發火災。

  安全事故雖然層出不窮,但依然有人鋌而走險。安全事故的小概率,讓一些人總是心存僥幸。風險防範意識的淡漠,讓一些人缺乏禁忌意識和底綫思維,沒有在失範行為與非失範行為之間建立清晰的界限;總是想利用規則的彈性空間和模糊地帶來打“擦邊球”,看似聰明,實則糊塗。

  樓上樓下,左鄰右舍,在社會流動不斷加速、人口異質性不斷增強的現代社會,居住在同一樓棟的居民,大都是陌生人。然而,作為一個利益共同體,鄰居的角色扮演,也會給其他人帶來影響。不論是噪音污染,還是占用公共空間,或是“電動車進電梯”,如果說遇到與人為善的好鄰居是一種幸運,遇到以自我為中心、忽略和漠視他人權利與尊嚴的鄰居就是一種不幸。“電動車進電梯”固然方便、快捷、低成本,卻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了潛在風險。一旦意外發生,後果不堪設想。

  對於那些收入不高或者不會駕駛機動車的市民而言,電動自行車是一個高性價比的出行工具。在部分小區的微信群、QQ群裡,雖然有很多業主對“電動車進電梯”義憤填膺,但依然有少數業主認為“我的地盤聽我的”。方便充電,避免雨雪等惡劣天氣對電動車造成損傷,防範盜竊,“電動車進電梯”固然有少數業主“意義之網”迷失、價值認知存在偏差等主觀因素,也有一些客觀因素。

  這是一種尷尬的現實,這也是一種糾結的處境。一方面,有些小區沒有充電設施或者充電設施供不應求;另一方面,自律意識與公共精神的缺失,讓許多充電結束的電動車沒有及時從停車棚開走,導致“不用充電的占著位置,想充電的沒位置”,從而降低了公共資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價值。換言之,“電動車進電梯”有時候也是無奈的選擇,如果通過正規渠道能够及時充電,又何必冒險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