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絡痕跡”不算個人隱私?開什麼玩笑
http://www.CRNTT.com   2020-07-02 18:40:16


  近日,愛奇藝在一起案件庭審中提交了原告觀影記錄,被當事人公開質疑“侵犯隱私”。

  觀影記錄、打車軌跡、搜索記錄、購物清單……這些被存儲為數據形態的“痕跡”,到底是不是“個人隱私”?互聯網平台應該怎樣對待這些“痕跡”?我們又該如何保護好自己的“痕跡”?

  請看以下讀者的評析。

“網絡痕跡”是個人隱私

  網絡是有記憶的。網友的每一次操作,包括瀏覽內容、上網時間、購物消費等,都在網絡上被各種平台記錄下來,形成可追溯、可查詢的上網軌跡。如何看待這些“痕跡”的性質?有人認為是隱私信息,但也有人認為只要不包含傳統意義的個人信息,就無傷大雅。

  關於後者,有人以“精准營銷”舉例,認為它幫消費者省了很多精力和時間,幫助商家提高交易達成率,并沒有侵犯隱私。這是不對的,“精准營銷”背後所依賴的“網絡痕跡”,可以輕易拼凑出消費者的立體畫像。甚至,借助於一定的技術,也不難判斷出一個人的地理位置、身份信息、電話號碼等。這意味著,“網絡痕跡”其實就是確鑿無疑的個人隱私。

  所以,“網絡痕跡”與身份信息一樣,理應歸屬用戶所有,平台應在法律的許可範圍內,經過用戶的同意之後,進行有限度的收集、利用,并依法安全妥善保管,不得隨意濫用、盜用、非法交易等。如果平台不經同意就擅自收集利用,就已經損害了用戶的合法權益。 江德斌

我沒同意你“精准營銷”

  杭州市民陳女士只因瀏覽過某個婚戀平台,隨後就收到不同婚戀平台、機構的推銷短信,變成一批平台的精准營銷對象。同樣,有人在電商平台上搜了某個關鍵詞,馬上就是劈頭蓋臉的彈窗廣告、騷擾電話。這就讓人疑惑不解:我什麼時候同意“精准營銷”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