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水滴籌再惹爭議,別把公益當生意
http://www.CRNTT.com   2019-12-03 15:53:49


  根據媒體暗訪調查,水滴籌的綫下地推人員,在醫院用“掃樓”的方式來引導患者籌款,在沒有嚴格核實患者病情、經濟信息的前提下,隨意填寫籌款金額。這些自稱“志願者”的地推人員,還根據完成的單量實行末位淘汰,對於如此操作,有員工表示是“為了占領市場”。

  作為重要的公益籌款平台,水滴籌幫助很多大病患者度過了經濟難關,此次綫下地推人員的舉動,讓不少網友倍感失望。這種過度功利化、商業化的行為,多少會透支公衆對平台的信任。

  水滴籌在回應中提到,組建綫下地推團隊,是為了方便那些年紀偏大、互聯網使用水平較低的患者。其實不管是綫下地推還是“掃樓”操作,都能够將互聯網籌款的救助模式,普及給更多的困難群體。問題的關鍵在於,公益事業真實透明是絕對的底綫,審核不嚴、募捐金額隨意,它留下的漏洞無疑會讓慈善的真實性無法得到保證。

  因為把關不嚴導致善心被利用,水滴籌有過多次教訓。比如今年5月,德雲社相聲演員吳帥突發腦出血,家人發起籌款100萬,但網友發現他在北京有兩套房、一輛車,卻聲稱自己是“貧困戶”。此外,不久前首例網絡個人大病求助糾紛案宣判,籌款人因為隱瞞財產、資金挪用,被判退還籌款,該案例同樣暴露出審核不嚴的問題。

  隱瞞真實財產信息的求助,沒能被水滴籌平台及時識別,一方面,公衆的愛心被欺騙,直接動搖了公益慈善的根基;另一方面,由於資源有限,這些明明有條件自救的“求助者”,擠占了援助通道和有限的公益資源,導致那些真正的困難者得不到有效援助。

  鑒於此前的教訓,不管是基於遏制騙捐詐捐,激活公益愛心,還是從提升援助“效率”的角度看,水滴籌都有必要設置嚴格的審核門檻,同時對資金的使用實現全鏈條的監管。

  公益事業的確會產生巨大的成本,互聯網衆籌行業至今也沒有比較良好的盈利路徑,而且作為一家公司,水滴籌還面臨著同行的競爭。在此前提下,擴大市場份額,用規模效應來緩解經營壓力,不是什麼不正義的事情。如果它能够覆蓋更多的困難群體,本身也是一件益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