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讓外賣封簽封住“舌尖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22-04-22 20:24:23


  4月1日起,北京市市場監督局發布的《網絡餐飲服務餐飲安全管理規範》正式實施。規範明確:供餐企業應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外送食品打包應使用開啓後無法複原的封簽或一次性外包裝袋;外賣配送箱每日消毒應不少於一次;在配送過程中配送員不應打開食品外包裝,發生食品污染應終止配送;通過網絡餐飲服務供應的食品質量安全應與堂食保持一致……在對北京網絡餐飲安全管理提出明確要求的同時,規範也逐一回應了外賣用戶普遍關心的多個熱點。

  《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外賣用戶規模高達5.44億。這些用戶在享受外賣便利的同時,也咽下了不少“苦水”。各地不時爆出衛生臟亂、服務惡劣等問題,比如安徽一名外賣小哥在顧客外賣中小便,吉林一名送餐員向外賣裡吐口水,無不令公衆深感憤慨。除了配送環節的衛生及食品安全問題,分量及質量與堂食有別、“幽靈商家”備案地址與經營地址不一等等,也是亂象頻現的重災區。

  有網友戲稱,點的是外賣,也是運氣。這些問題最好別遇到,遇到也只好忍氣吞聲;因為即便有心追究,但維權的時間、金錢等成本也往往讓他們最終選擇息事寧人。然而,用戶群體的龐大和消費者的“重度依賴”,無論如何不該成為外賣行業放鬆管理、降低品質、輕視安全的底氣;相反,作為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的產物以及促進消費變革的典型代表,外賣行業應該也必須把全鏈條食品安全緊緊鎖住,為用戶提供百分百值得信賴的服務。

  堵住外賣食品安全漏洞,提升整體服務質量水平,既要靠平台與飯館自覺,更要靠制度規範引領。今起實施的《網絡餐飲服務餐飲安全管理規範》,內容覆蓋了從生產、包裝到配送等網絡餐飲服務的各個環節,專治包裝“瞎糊弄”、配送“動手腳”、商家玩失蹤等為用戶深惡痛絕的問題。相比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及剛剛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規定(一)》中保障外賣用戶權益的相關規定,這份管理規範更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其中“應使用外賣包裝封簽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裝袋等密封方式,且封簽在開啓後應無法複原”的規定,能够有效減少配送過程中因外部因素對食品造成的污染風險,把漏洞堵在問題發生之前。其他措施也環環相扣,給平台和商家念緊箍咒,就是確保“舌尖上的外賣安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只有網絡餐飲行業不斷規範,才能提高外賣食品的安全系數。相信多部法律法規相互補充,再加上監管部門的嚴明執法,必能鎖住外賣安全。(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辛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