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知網壟斷何時休
http://www.CRNTT.com   2022-04-20 19:13:56


  知網再一次因為“錢”的問題成了人們口誅筆伐的對象。在中科院停用知網、續訂價格連年高漲、涉嫌知識壟斷等一系列消息發酵且大有失控的架勢之下,4月19日,知網做出了回應——將繼續提供正常服務。

  回應字數不多,但“回憶”很長。講了雙方的合作歷程,講了服務的訂購協議,看似規規矩矩,卻對風波核心的費用問題只字未提。

  此前,對於矛盾本身,中科院與知網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前者證實網傳的近“千萬級別”續訂費用和停用知網訪問一事屬實,後者則極力否認回應消息不屬實。

  孰是孰非,難下定論,但天下苦知網“天價訂購費”“高昂查重費”久矣。中國知網的版權模式,一般是通過與期刊、出版、圖書館、高校、學會等內容版權方達成合作協議,并非從作者處直接獲得授權。據此路徑,知網擁有了海量學術資源,公衆下載期刊或論文均需付費。

  前被“九旬老教授怒告”,後遭“中科院停用”,梳理起來,知網被討伐的點無外乎兩處,一處是強硬姿態下價格的肆意調高,一處是以超低的價格買斷資源,又以超高的價格銷售給學生、高校以及科研機構,在版權的灰色地帶兩頭割韭菜。

  在這場學術資源的生意鏈條中,中間商知網的要價資本源於一家獨大。雖然市面上也有萬方、維普等其他數據庫,但由於其數據庫資源內容的獨占性,使知網擁有市場支配地位,并且掌握了極強的定價權。

  在國人版權意識并未“覺醒”的20世紀末21世紀初,知網在與學術期刊打交道的過程中,便用一紙“版權聲明”拿下了學術期刊背後諸多學者文章的版權,此後又用類似於“二選一”的獨家授權方式完成了數據的原始積累。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