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包淳亮:以人為本來思考兩岸關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20 09:39:27  


包淳亮:若台灣人民的代表參與了大陸的政治體系,大陸的人大就能合法的主張其為單一的、全國性的最高權力機關。
  中評社台北3月20日電(作者 包淳亮)三月份第一三五期《中國評論》,有幾篇關於兩岸定位的論著,第一篇是台灣大學張亞中教授的文章,他分析了兩岸關係的種種理論模式,值得認真研讀。張亞中教授稱兩岸之間要基於“部分秩序理論”而形成兄弟之間的平等,這從理論與歷史上都可能強化兩岸的分裂;因此張茜紅的文章“評張亞中教授的《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定芻議》”,就不避諱地提出質疑。

  對大陸來說,比較容易被接受的做法可能是李家泉先生在“關於構建兩岸和平發展框架問題探討”一文提出的“中國中華民國特別行政區”的“就地合法化”。在文中,李家泉主張就地設置“中國中華民國特別行政區”,並以現在的“中華民國國旗”為“區旗”,內部行政仍維持現有的部會,特區成員並平等地成為中央政府的當然成員;同時,全國人大也吸收台灣民意機關推薦的若干代表,全國政協也吸收包括民進黨在內具有代表性的人士參加。李家泉稱此為“國中之國”。

  李家泉先生的主張,貫徹了張亞中教授的同一性理論,但要實現李家泉先生的主張,其實不用兩岸協商,大陸可以單方面立法構建出來。大陸既可立法主張台灣的既有行政機關名稱與職能不變、亦可立法授權台灣依據全國人大主席團分配之名額、自行立法選舉全國人大,還可以在台灣尚未立法選舉全國人大時,立法主張“中華民國”的“立法委員”同時兼任全國代表人民大會代表。依靠這些單方立法,在法律體系上即可實現李家泉先生的“國中之國”,所待者不過是台灣“立委”的配合參與而已。這是人民代表的平等。

  張亞中教授指出,“當代共和民主國家的主權屬於人民,政府只是代理人民行使主權的權力;由於中國仍處於分裂狀態,因此,整個中國的主權屬於兩岸人民,兩岸政府只是在其領域內代表人民行使主權的權力”。但若台灣人民的代表參與了大陸的政治體系,大陸的人大就能合法的主張其為單一的、全國性的最高權力機關。 

  民意代表的平等參與,基礎是公民之間的平等與政治參與權利。過去大陸人大名額,城市比例高、農村比例低,這就是公民之間的不平等;據聞這種不平等已將要取消,大陸公民之間的基本平等將要實現。過去大陸給予港澳台資與外資種種優惠,“超國民待遇”,現在也已漸取消,而實現平等的國民待遇。過去大陸的許多不允許內地以外人士擔任的職業,現在已逐漸放寬。在薪資福利,與其他種種條件上,都唯才是用,也是走向正軌。

  如果大陸能夠在內部逐漸做到公民之間與本國公民和外國公民的平等,那麼進一步推動包括兩千三百萬人的十三億餘中國人之間做為合法公民的平等,就有堅實的基礎。這種途徑跳脫了兩岸政權之間的平等的思考,但仍能在法理上得到支持,因為其所立足的統一的落實,是基於人與人之間、公民與公民之間的平等與參與。 

  這就是以人為本來思考兩岸關係。以人為本,統一是基於人民的認同、凝聚,其作為是使更多人民在更大的民族空間內獲得自由,而非用以佔領土地。統一可以被視為是各個中國人的自由空間的擴大,而非佔領台灣。土地是作為民族與其人民所居住、使用而存在,是承載人民的、被動的存在,土地無法被解放,只能被利用,但統一則可以、也應該立足於民族成員的“解放”。

  就此來說,大陸也無須跟隨台灣的輿論導向,認為應該承認、捍衛與保護“台灣尊嚴”,因為要捍衛的應該是“台灣人”作為合法中國公民的尊嚴。如果身為中國公民沒有尊嚴,那麼才需要以身為台灣公民來獲得尊嚴,並使台灣公民捍衛“台灣尊嚴”。這就是將情感投射在割裂的土地上了。(作者 包淳亮,中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