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梁國揚:客家人始終是祖國統一的堅強擁護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08 00:25:28


 
  二、客家人是台灣武裝抗日的重要力量

  自16世紀下半葉以來的400多年中,台灣前後16次遭到日、美、英、法、荷、西諸國的侵略和霸占,其中有兩次淪為外國的殖民地。1661年,鄭成功率領驅逐荷蘭殖民者的約三萬大軍中,三分之一是客家人。在第二次從日本手中光復台灣的鬥爭中,台灣客家人的作用更是不同凡響。在護台禦敵、捍衛祖國統一的鬥爭中,台灣客家人始終是一支中堅力量。
  
  《馬關條約》割台,客家名士丘逢甲三次刺血上書朝廷,堅決反對割台。在台灣官民與妥協投降的清政府抗爭徹底絕望後成立的“台灣民主國”,丘逢甲被推為義軍統領。他傾盡家產作為軍餉,組織義軍與日軍進行了殊死鬥爭。無奈義軍寡不敵眾,無法阻止台灣被侵占的命運。丘逢甲在其《離台詩》中發出了“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的悲嘆,字裡行間流露出國破家亡、報國無門的無奈與哀傷。邱氏可謂一門忠烈,其兄邱先甲不惜賠上自己辛苦打下的基業,與邱逢甲一起組織義軍,進行抗日活動;其子邱念台亦是著名抗日將領,在抗日戰爭時期組織了著名的東區服務隊,為祖國抗戰鬥爭的勝利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在丘逢甲的感召下,北埔客家領袖、“金廣福”少東姜紹祖,不顧自己剛剛新婚燕爾,毅然散盡家財,與客家人吳湯興、徐驤、賴永興等,組織客家鄉親,編成義軍,成為保衛台灣堅強的子弟兵。他們同來犯日軍殊死搏鬥, 用鮮血和生命表達抗日民眾“上報國家,下救生民”的共同心聲,連客家婦女都拿起武器衝鋒陷陣。姜紹祖身先士卒,兵敗後寧可自裁也不願落入日軍之手,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19歲。

  台灣南部的“六堆”本是康熙年間台南一帶客家人建立的准軍事組織。1895年10月,日軍展開侵占台灣的最後一戰,戰火從左堆的佳冬蔓延到前堆的長治。左堆總理蕭光明領導族人與鄉親,在佳冬蕭家古厝的步月樓與日軍拼死一戰。六堆鄉親“男執干戈女甲裳”,連婦女兒童都參加了戰鬥,最後以“全莊無一不中彈”,整個家園塗炭火海的悲壯犧牲,給日軍以堅決的抵抗和沉重的打擊。

  還有,受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鼓舞的客家英雄羅福星,由海外歸台,從事抗日革命運動。他奔走呼號於台灣南北,發動群眾光復台灣。在其號召、組織下,台灣各地爆發了一系列的抗日活動。最後無奈事洩被捕,羅福星被侵略者處死,史稱“苗栗事件”。這個事件震驚日本政府,引起國際的關切,所以隨後日本當將高壓統治改為懷柔政策。

  除此以外,客家著名的武裝抗日英雄還有簡大獅、林少貓、胡阿錦、陳阿榮、張火爐、李阿齊、賴來等等,數不勝數。直到抗日戰爭勝利之前,台灣客家人從未屈服於殖民統治,始終沒有放下武器,一有機會,就揭竿而起。他們出生入死,赴湯蹈火,表現出捍衛國土完整和中華民族尊嚴的堅強意志和愛國主義精神,其英勇事跡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