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郭正亮:謝長廷如何走出困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30 15:30:59  


  中評社台北11月30日電/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郭正亮今天在該報撰文,題為“謝長廷如何走出困局?”, 文章說,11月28日民進黨中常會,兩大派系領袖兼前“行政院長”謝長廷與游錫堃重申不參加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原則,與此同時,蘇貞昌主席也重申“調整兩岸政策不急”的既有立場,蘇謝雙方毫無轉圜,正式宣告分道揚鑣。

  蘇臨時變卦,決定自己兼任召集人,固然導致“好牌打到輸”的不幸結局,但反觀謝壯志未酬,爭取民進黨兩岸轉型功虧一簣,也同樣令人遺憾。誠如林濁水所言,這是親痛仇快的“黨、蘇、謝三敗之局”。

  記取失敗教訓:未先擴大改革聯盟,反先擴大定位爭議

  從10月4日謝啟動訪問中國大陸的“開展之旅”,到11月21日蘇臨時變卦、宣布由自己兼任中國事務委員會召集人,這將近50天的峰迴路轉,謝此行由盛轉衰的關鍵何在?

  謝10月8日結束訪中之旅返國,當時民調顯示,高達63.2%民進黨支持者認為中國大陸持續開放民進黨高層前往參訪,有助於兩岸政治交流與和平發展。此外,民進黨支持者贊成“民共兩黨暫時擱置對立主張,共同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比例,更高達72.9%,只有15.6%不贊成。

  換句話說,當時謝曾一度掌握輿論優勢,即使是與謝系長期競爭的新潮流,儘管並不贊成謝的“憲法各表”,總召段宜康也公開表示“肯定謝踏出這一步所展現的魄力、精準與細緻”,並建議“民進黨領導人,應當善用謝此行在黨內撐出的空間,儘速整合、勇敢提出與中國大陸互動的基本價值與互動模式”,並認為“謝此行勢必成為民進黨與中國政府關係進程的標竿”。同屬新潮流的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也以“民共對話代表進步”肯定謝訪中。另如出身新潮流的民進黨“立院”黨團書記長蔡其昌,更在第一時間表態挺謝,認為“民進黨內需要知中派,對民進黨的兩岸論述更有幫助”。

  謝系加上新潮流,合佔超過民進黨的三分之二力量,新系與蘇貞昌長期維持合作,今年5月更是力挺蘇贏得黨主席的主要勢力,如果謝能把握訪中結束初期與新系的良好互動氣氛,選擇適當的兩岸轉型議題切入,與新系結合成穩固的兩岸改革聯盟,蘇即便對謝仍有疑慮,但蘇的從政作風一向務實,恐怕也只能接受結果。

  畢竟,謝系即使完全整合,充其量也只佔民進黨的三分之一勢力,謝作為少數派,要處理民進黨最敏感的兩岸轉型,理應優先求同存異,優先擴大黨內的兩岸改革結盟力量,才能站穩腳步,逐步徐圖發展。就此而言,謝與新系的兩岸共同訴求,應放在“兩岸交流正常化”,這也是民進黨支持者最能接受的現階段兩岸改革主張。

  遺憾的是,謝並未訴諸“求同”策略,優先尋求與新潮流建立“兩岸正常交流聯盟”,反而把最容易引發爭議的兩岸政治定位調整,視為民進黨最優先、最迫切的兩岸議題。問題是,謝的“憲法各表”論述,即使是長期主張兩岸正常交往的新潮流,都早已表達反對立場,謝把討論重點上綱到政治定位之爭,不但新潮流難以接受,甚至連謝系子弟兵也難以辯護。

  結果,謝“開展之旅”所代表的內涵,逐漸從得到多數輿論支持的民共正常交流,質變為純屬民進黨家務事的政治路線爭議,多數民進黨基層固然期待民共正常交流,但對於調整民進黨的兩岸政治定位,並未做好心理準備。更嚴重的是,在獨派媒體+獨派團體全力反擊下,謝卻顯得勢單力孤,完全看不到謝系傾巢而出的辯護作戰。進入11月之後,原本各界以為謝系即將肩負民進黨兩岸轉型的樂觀期待,已經逐漸瓦解破滅,謝的“開展之旅”不但結盟不了新潮流,甚至還團結不了謝系,幾乎只剩下謝一個人孤軍奮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