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26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26日發表社評說,繼謝長廷公開婉拒之後,游錫堃日前也正式聲明,不會參與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再加黨內浮現“應將中國事務委員會由常設機構改為臨時編組,任務結束就解散”的主張。可以預見,這個委員會今後既無法凝聚黨內共識,也很難促進民進黨與大陸良性互動,更不可能推動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
社評說,民進黨中央先前聲稱,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是為了對內凝聚黨內共識,對外做為兩岸交流平台。姑不論當時民進黨是否迫於形勢,但外界確實普遍肯定。因為兩岸政策非但是民進黨的罩門,黨內也意見分歧;再加民、共之間隔閡日漸加深,確實有溝通交流必要,設立平台之後,將可處理相關事務,也可服務台商,更可就兩岸定位與走向,凝聚黨內共識,進而與大陸來往。
特別是謝長廷訪問大陸之後,外界高度期盼他出任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之後,能夠加速促成民、共良性互動,逐漸改善雙方關係;然而,事態發展卻令人十分失望。民進黨中央不顧外界呼籲,堅持不用“兩岸事務”委員會的名稱,而仍採“中國事務”;主委人選也由謝長廷改為蘇貞昌自己兼任,並且兩個月才開會一次。
如此組織顯然與外界預期有相當大的落差,從目前已曝光的內定名單來看,蔡英文、謝長廷、游錫堃、陳菊、賴清德、柯建銘、吳乃仁、邱義仁,不是地方首長就是派系要角,如今謝、游退出,委員中對兩岸事務嫻熟的只有蔡英文一人,即使勉強把邱義仁算在內,也無法發揮作用;再加除了賴清德之外,黨內青壯世代無一入列,無怪乎青壯派群起反彈,紛紛要求擴大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