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會談第一組總結報告,由楊開煌(左)總結。(中評社 李文輝攝) |
中評社北京6月22日電(記者 李文輝)“北京會談”21日落幕,第一組兩岸學者針對五項討論議題,由台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教授,做出觀察報告,提出總結。在總結過程中,楊開煌教授完全不看稿件,滔滔不絕介紹各位專家學者的觀點,記憶力殊為驚人。
在第一議題“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部分,以“機遇”和“挑戰”兩方面辯證發展討論,機遇方面,在客觀現實上,中國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員修春萍提出對台政策,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楊泰順談兩岸互動;在政策創造上,楊泰順、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胡凌煒、綠營專欄作家陳淞山鹹認政策有效、機會增加;在自我創造方面,陳淞山認為要有同理心、台灣統合學會秘書長謝大寧提出溝通論、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長朱衛東主張判斷論。
挑戰方面,在客觀現實上,上海台灣研究所所長俞新天談民進黨政策、修春萍擔心台灣變局、上海復旦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從美國利益觀點分析、楊泰順提網路世代的想法、台大政治學系教授左正東關心大陸崛起和大陸務實部分;在政策創造上;在自我創造上,陳淞山認為三黨都太泛政治化。
第二議題“如何強化兩岸認同”,分成從認識到認同、自信到互信、行動到互動三大項,要如何完成,俞新天認為要有無偏見的認識、而且有自信才能互信。左正東談互信的來源。在經濟利益上,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丁仁方指大陸人治傷害了互信基礎,台灣的國際空間可從NGO著手。至於從行動到互動,俞新天希望從相向行動到良性互動、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主張“做”比“說”重要、廈門大學台研院政治所副所長陳先才希望從民間做起消除誤解、台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主張民進黨其他天王也該到大陸、民進黨中執委洪智坤希望擴大和兩岸人權環保團體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