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台灣學者楊孟哲新書 揭日帝殖民台灣謊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05 00:55:43


1941年“愛國少女莎韻的鐘”新聞資料。(圖片:楊孟哲提供)
  
  他指出,1930年在台灣發生霧社事件,日軍以毒氣瓦斯、展開瘋狂殺戮,慘無人道的瘋狂行徑引起世界各國輿論的撻伐。日帝在各種壓力指責下,第十四代文人總督太田政弘緊急接任,二次大戰末期,昭和16年(1941)長穀川清總督,動之以情,以柔性的手法、愛國教育的愚忠宣傳、欺騙台灣原住民的真性情,開始對台灣原住民徵兵、成立高砂義勇軍,為日本帝國大東亞戰爭的暴行犧牲性命,完全顯露出帝國主義真正的目的。本論主題的切入點,故事發生在日本皇民化時期,台灣宜蘭縣南澳泰雅族部落,1938年的一段真實事件,被日帝軍政府利用、扭曲、塑造成典。不幸一位荳蔻青春少女莎韻,在當時時空背景下被神論化。對統治者大和民族來講,少了一位原住民少女是無關緊要之事。當事件發生之後,直到1941年,長穀川清總督感動之餘,並利用莎韻事件,4月贈送一口“愛國乙女莎韻之鐘”,事後長穀川總督對朝日新聞談到:“那口鐘是為召集高砂族部落人民而敲響的”。名不經傳的泰雅族少女莎韻,竟然成了台灣日治時代統治末期最大的文化議題,轟動日本甚至殖民地各地,成為日本殖民統治的神話,甚至拍攝電影傳送莎韻的義舉,成為了愛國皇民化最佳的工具,震碎了多少台灣人的心靈,將莎韻神格化誤以為真。

  楊孟哲說,日本帝國主義利用新式傳播工具,築構再造新台灣殖民文化,強力有效控制人民思想,奴化台灣人民。日本殖民統治的事實,或許已經不能改變了,但扭曲事件的本質,不容讓歪曲的事實形成拉鋸。莎韻肖像已經消失,但留下的卻是一種“文化殖民的記憶、殘破的傷痕景象”。事實發現真相,批判對莎韻事件的謊言,方能讓本質善良的台灣原住民,走出日本殖民統治的傷痛,揭露日帝文化殖民真相,徹底恢復而得到公平的地位。

  任教於北教大數位科技設計系的楊孟哲,是東京學藝大學美術教育學科研究所造形藝術學碩士、國立山口大學東亞比較文化研究所博士;回台從事文史工作,歷任沖繩大學東亞地域研究所特別研究員、台灣琉球協會副秘書長,日本東亞歷史文化學會事務局長、大連近代史研究院特別研究員等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