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社訪李侃如:中國通的內心深處
http://www.CRNTT.com   2013-05-27 00:28:41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李侃如。李侃如提供
 
     研究革命 苦練中文

  要搞好中國研究,自然要學好中文。李侃如稱自己很努力學中文,在哥大學了4年中文之後,1969年李侃如去台灣參加台大的斯坦福中心漢語研修項目,這個項目預定一年,但他只用半年時間就完成了。然後前往香港做研究,純用中文。當時他研究的是天津革命,於是李侃如用中文採訪了一些旅居香港的天津人,其中一些是原天津的商人和南開大學的教工。他還曾想採訪一些原來天津黑道幫會的人,但未能如願。總而言之,李侃如覺得在香港的時候自己的中文水平大大提高。

  李侃如稱自己現在的中文水平比20年前退步了,主要是練習和使用機會不如以前,尤其是1998年到2000年擔任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那兩年多,沒有時間讀中文材料,而且身居要職,他被要求在與中國官員會談時,除了問候,其它時候要用英文。
在密歇根大學當教授時,李侃如有許多中國學生,這些學生似乎是為了表示對教授的尊重,總用英文與李侃如交流。李侃如說:“我其實願意說中文,但學生們往往說著說著就轉回了英文。”去中國進行學術交流時,李侃如也是客隨主便,多數中國學者直接以英文與他交流,只有在非正式場合和一些學術界的老朋友吃飯、聊天時,李侃如才說中文。

  儘管中文水平有所退步,李侃如至今研究中國問題時,仍堅持讀中文的一手材料。在訪談中,李侃如偶爾會冒出一兩個中文單詞,聽起來還挺字正腔圓的。

     頻訪中國 感受變化

  1970年到1971年,李侃如在香港進行學術研究,但那時中國與世隔絕,美中互不來往,他沒有機會到內地訪問,直到1976年7月,李侃如終於第一次踏上中國大陸的土地。他抵達北京的第一個晚上,正好發生唐山大地震,因此至今記憶猶新。他清楚地記得,那時中國很窮,即便在北京也能感覺得到。中國那時是個高度軍事化的社會,到處都能見到穿軍裝的人和站崗的哨兵。這一切給他以奇異的感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