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審判恐怖主義罪行 逃避不如面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1 01:23:00  


布列維克在法庭的所作所為實際上並未達到他所希望的效果
  中評社香港4月21日電(記者 單寧編譯報道)布列維克式的恐怖主義是如此的可怕,乃至於對其進行描述都將變得困難。通過專家認定精神並未失常,自視為“激進派”的布列維克,用最為極端的方式代表了北歐的極右種族民族主義。而本周,布列維克本人以及他暴力、危險的意識形態,則借由國際媒體,從審判所在地奧斯陸傳播到世界各地。

  而這樣的場景,正是一旦審判911事件主謀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時,美國所擔心見到的。現在,原本在紐約法庭對穆罕默德進行審判這樣的打算已經讓位於在關塔那摩進行的軍事審判,從而避免了挪威的遭遇。彼時,加利福尼亞民主黨參議員黛安娜.范士丹就曾解釋道,“在美國,還有著更遙遠、更難以被列為目標、更難以被利用為宣傳工具的地方去進行審判。”

  而布什時代酷刑政策的積極推行者約翰.余則將這一選擇視為“公民自由與國家安全之間從未有過的艱難交易”,警告稱下一個作出這種妥協的就可能是一樁紐約民事訴訟。2010年初,全美範圍內掀起的關於穆罕默德的爭論達到了白熱化,紐約市長麥克爾.布倫伯格提出要求,不准聯邦政府在他的城市里舉行審判。接著來自兩黨的一眾知名議員也加入了布倫伯格的行列,通過2011年頒布的國防授權法案,將審判與美國的土地隔絕,同時也與美國的法庭隔絕。

  那麼,災難就這樣被避免了,是嗎?穆罕默德將沒有可能得到可以傳播他基地意識形態的平台,將沒有可能利用那些過於熱心的媒體把他劇毒的思想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也沒有可能成為一個矗立在紐約土地上的,照亮潛在恐怖分子的燈塔。

  不過,美國大西洋周刊網站刊文指出,從布列維克的審判來看,事情似乎並不是真的會像人們想象的那樣發展。有理由相信,如果穆罕默德在紐約遭到民事審判的話,比起得到強化,他意識形態所包含的信息或許還有更大的可能遭到折損。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