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在抑制通脹上卓有成效 |
雖然這些問題沒有哪個是小事,但是他們並不太可能引起一場硬著陸。長期以來都盯住穩定不放中國政策制定者行動迅速,採取了必要的應對措施。
中國官員成功戰勝通脹的戰役就是一例明證,中國政府旨在打破農業領域豬肉、食用油、蔬菜和肥料供應瓶頸的行政措施有效減輕了食品價格通脹,這也是中國總體通脹率從7月的6.5%降至11月的4.2%的主要原因。
相較而言,印度面臨的問題則更多。作為在亞洲唯一一個持有經常性赤字的經濟體,印度依賴外部資金的問題很難被忽視。與中國類似的是,印度的經濟增長也在萎縮,而與中國不同的是,印度經濟的下行更為顯著。2011年第三季度,印度的GDP增速就跌破了7%的大關,而年度工業產出實際上在十月下降了5.1個百分點。
但是真正的問題在於,相較於中國,印度的官員在政策制定方面的靈活性遠遠不足。首先,盧比的貶值幾乎是自由的,這意味著印度央行極度缺乏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能力。自2010年起,印度央行已經13次調高基準利率,但是依舊無法解決高企的通脹。再者,那個特大號、相當於GDP 9%的赤字限制了印度政府在制定財政政策時的機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