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曾雅真:台灣應思考 能否沒有中國市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22 00:31:56


 
  而ECFA在WTO架構下,另外也有一個服務貿易協定談判叫TISA,這是由美、澳兩國主導提議,並於2013年開始談判,裡面有22國,台灣與中國大陸都是參與TISA的談判方,TISA談判的內容、範圍,比原來WTO還廣,也就是比現在的ECFA範圍還要廣,合作程度還要深。兩岸在WTO架構下的TISA談判,會有更深入的開放性談判,而且會達到積極的結果,因為是美、澳大國所推動的。 

  在這個TISA談判下,台灣勢必要對中國大陸的服貿做高水平、深度的開放,相對的,中國大陸也要對台灣既高且深的開放。相對於ECFA,兩岸服貿只是一個非常淺層的開放而已。如果連淺層的開放都沒有辦法因應的話,將來在WTO架構下會受到更大的衝擊。 

  從這個角度來看,淺層的開放合作,台灣跌跌撞撞也好,摸著石頭過河也好,且戰且走也好,都要慢慢去提升、加強自己的競爭力,將來要加入巨型的、高層次合作的FTA,才會減少對台灣的衝擊,也才會讓整體的投資環境變得更好。 

  “如果市場不開放,外貿是不會到台灣的。”曾雅真說,台灣的FDI(海外投資比例)幾乎是呈負的,也就是幾乎沒有外商來台灣投資。沒有投資,就沒有就業機會,這已經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但是,台灣現在大家講到市場開放,就會多偏向想到“衝擊”的部分。大家對“市場開放”的觀念,有必要進行修正、調整。 

  “市場開放”是一種“雙面”的概念,a對b開放,b也要對a開放,互有開放,也會互有衝擊。從市場的開放面來看,可相互取得對的市場,所以是雙向的概念。但我們台灣現在對“開放”兩個字,只去強調它的衝擊面,卻不去強調正面、可取得市場的好處部分,也都不太去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