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曾雅真:台灣應思考 能否沒有中國市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22 00:31:56


 
  從服貿事件,從兩岸關係的策略思考上,應該要有一些必要的調整。如果經濟問題上的政治訴求成分大一點,眼前的服貿已經處在深水區。 

  台灣對外的經貿談判,服貿不是首例,政府部門也辦了座談會、說明會,但過去經貿議題普遍不被注意、重視,為何此次卻成了熱門議題? 

  曾雅真分析,台灣過去跟紐西蘭簽訂《台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新加坡《經濟夥伴協定》、台日經濟協議等,都沒有要求逐條審查,為何唯獨對ECFA會有特殊的要求? 

  從一般角度看,其中有中國情結、有恐懼的總合,即凡事面對中國就出現兩種矛盾,一是怕因此被中國吃掉 、被設計,另一方面又想要中國的市場,這是又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理。 

  兩岸關係中,不管持什麼立場,政經各有盤算、考量,但與其他國家的經貿協議比起來,兩岸議題就會出現中國情結,有的是“逢中必反”,有的是對中國的“恐懼”,有的是對中國的“特殊利益”等,加總起來,這個問題就成了深水區的問題。 
   
  政府的說明是不夠的嗎?曾雅真表示,政府在服貿的溝通管道、形式與策略都是有思考的空間。這是台灣民主必經的過程,過去沒有這樣的經驗,台灣開放民主的速度非常快、幅度非常大,政府在經營管理上也面臨了很大的挑戰,現在面對的,也是過去沒有碰過的經驗。 

  所以,台灣且戰且走,藉由此次的服貿事件,如果有其正面意義,就是讓政府把相關的程序做得更周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