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俄羅斯的恐怖主義問題探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21 00:21:22  


 
  葉利欽政府1994年12月-1996年12月發起第一次車臣戰爭,但缺乏戰略謀劃,戰術簡單、進攻粗暴,造成了俄羅斯方面和車臣方面的大量傷亡,俄羅斯方面統計俄軍陣亡2837人、傷13270人;車臣武裝分子死亡15000人,受傷、被俘40000人。而西方估計俄軍的死亡人數超過萬人。基本估計看,俄羅斯軍隊犧牲1萬多人,傷數萬人,當地車臣人以及極端分子同樣傷亡巨大,戰鬥地區幾為廢墟。戰爭和傷亡加劇並累積了對立與仇視,一部分“黑寡婦”出現。在後來的大小反恐戰鬥中,被打死的極端組織人員和誤傷的部分平民的親屬也加入了發動自殺性襲擊的行列。日前的線索表明,在莫斯科地鐵發動自殺性爆炸的兩名年輕女性部分帶有這個特征,但極端組織利用少女的幼稚進行洗腦和精心訓練起了更大作用。

  俄羅斯專家早就很敏銳地指出,在北高加索地區面臨的問題,表面上是民族宗教問題,背後的實質是政治問題。2002年俄羅斯《社會人文知識》雜誌刊登了一位專家、哲學副博士沃洛金娜的文章,題目是《伊斯蘭教:意識形態、法律和政治問題》,指出世紀之交,包括俄羅斯社會在內,世界上出現“伊斯蘭熱”。在俄羅斯,在國家和宗教關係鬆動以及宗教多元化的條件下,復興伊斯蘭教的運動開始迅猛發展。其信徒超過2000萬,其中400萬以上居住在北高加索地區。

  當地的“薩拉非”派(實質是源自沙特的瓦哈比派)等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扎根並逐步傳播擴大,使俄羅斯的宗教和政治形勢趨於複雜。伊斯蘭教有政治化的趨勢,北高加索也不例外。沃洛金娜指出,在北高加索,上世紀90年代“薩拉非派”思想的迅速發展是穆斯林對該地區治理體制危機的反應,是他們對當時俄羅斯中央政權和地方政權無力解決他們問題的反應,他們試圖尋找擺脫既成局勢的其他可能性,由此產生對“伊斯蘭選擇”的興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