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文匯評論:勿被奧巴馬“面子攻勢”迷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04 11:24:35  


  中評社香港8月4日電/文匯報今天發表張智新的文章說,為期兩天的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7月28日在華盛頓閉幕。中美對話的規格與陣容,是幾乎所有中國媒體在報道和評論此次對話時首要關注點。 

  中國媒體還不約而同地在其報道的新聞標題中突出了“首次”一詞。平心而論,此次中美對話被冠以“首次”,實在僅具有新聞意義。因為所謂“首次”,針對的僅是兩個事實:一是美國“改朝換代”了,這是奧巴馬上台後的“首次”中美高層對話;二是對話機制合二為一,由此前的“戰略經濟對話”和“戰略對話”變為如今的戰略與經濟對話,周期則由一年兩度變為一年一次。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無論就其目標、核心內容,還是其參加人員都是以往對話的直接延續和繼承,並不具有“首次”的實質意義。 

  此外,對話開幕式後雙方代表團極富中國特色的列隊合影留念,希拉里在宴請王岐山副總理時的雙手合十禮,蓋特納用“家宴”招待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奧巴馬會後接見中國代表團時贈送的籃球等,所有的細節幾乎都是為中國客人“量身定做”,以至於有香港媒體用“世紀大婚”來形容美方的高規格接待。 

  中國需要冷靜應對 

  所有這些都讓中國媒體捕捉到了足夠多的“花邊”題材。然而,與中國媒體對此次對話熱情高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輿論對此表現出的卻是慣有的“冷靜”。雖然包括美聯社、《華盛頓郵報》、《今日美國報》等在內的媒體對此都有所報道,但從其報道篇幅、報道位置和時段、配發評論等均可看出,美國媒體對此次對話的關注遠不及中國,《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既沒有配發社論,也沒有專欄文章評論,即是其輿論興致不高的典型例證。奧巴馬在此次對話中的言行,幾乎滿足了中國在規格和陣容上的所有要求,在形式上可謂給足了中國面子,是否有“以隆重形式換取實質回報”的“小算盤”,人們不得而知。但透過他的“面子攻勢”,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當前政治文化及民眾心理關鍵特徵的把握,卻實令人感佩。 

  感佩歸感佩,但無論是中國外交高層,抑或是媒體和民眾,千萬別被奧巴馬的“面子攻勢”所迷惑,而應像王岐山高調要求美國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那樣,在中美對話以及所有中美交往場合中,該要價就大膽要價,該抵制就嚴詞抵制,該批評就率直批評,以“美國之道”來回應其“面子攻勢”,才能相互成為真正的“諍友”或“良師益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