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中台爆發大戰 機率近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4 13:50:16  


  中評社香港2月4日電/“漢和防務評論”創辦人平可夫認為,克拉斯卡的報告根本就是“不負責任的天方夜譚”,動機可能只是為爭取海軍預算。

  平可夫說,先算算下面幾個數字:第一、美、中、台,或許再加上日本,一年的貿易總額是多少。第二,中國人擁有多少美國國債。第三,美中有多少共同戰略利益。第四,美中各自儲備多少核武。

  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平可夫認為,如果把上述四點因素考慮進去,美、中、台爆發大規模戰爭的機率,幾乎等於零,從冷戰時代開始,超級大國之間,就是朝著避免爆發大規模戰爭的方向努力”,如今美、中兩國競爭,平衡的槓桿,從核武變成經貿,但依然不脫這樣的態勢。

  全球防衛雜誌採訪主任施孝瑋認為,就算第七艦隊的航艦全軍覆沒,美軍在亞太還有沖繩、日、韓等多個空軍基地,絕不會落到第七艦隊沒有空中兵力支援,無法出戰的窘境。

  再者,施孝瑋認為,克拉斯卡想定的前提是成功的“奇襲”,但以美軍強大的監視、偵察能力來看,解放軍要秘密展開如此大規模的部署和調動,幾乎不可能。

  台灣海軍備役中將蘭寧利認為,克拉斯卡的想定有些誇大,而且不符現實。以想定中擊沉美國航母的東風導彈為例,是還在發展中的技術,連中國自己都承認還不夠成熟,甚至在2015年能不能完成都是問題。

  淡大戰略所教授黃介正認為,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替美國海軍講話,爭取更多的預算。因而刻意縮小美國海軍的實力,放大解放軍海軍的影響力,是希望給美國政府當頭棒喝,正視美國海軍正逐漸萎縮的事實。 

  2015海戰 中國威脅論升級?

  解放軍海軍近年實力大增,美國的一份報告甚至預言,2015年海上軍力競賽中國將取代美國。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前戰略顧問克拉斯卡(James Kraska)一篇名為“2015年海戰:美國如何敗給中國”的論文,描述在一場始料不及的海戰中,中國發射配備穿甲彈的中程導彈,擊中在東海公海上例行性巡弋的美海軍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一舉穿透航艦14層甲板,將艦體自上至下擊出一個直徑六公尺的大洞。喬治‧華盛頓號船體一分為二,不到20分鐘,4000名官兵與造價90億美元的航母均沉入大海。這場美國自珍珠港事變以來最慘重的挫敗,導致美國在太平洋75年的霸業宣告終止。

  這篇震撼力超級的假想海戰論文,引起中國大陸網上熱議,網友普遍認為又是新版的“中國威脅論”,軍事專家認為全文內容架空,邏輯上說不通。

  網上2日引發軒然大波,各路網友跟帖發表自己的看法。用谷歌搜尋就有6000多條轉載全文,1500多人跟著表示看法,不少人對“中國擊沉美航母”的情節叫好,也有人認為“老美都會居安思危,中國更應未雨綢繆”,還有人認為是“阿凡達”科幻小說,替美國海軍“賺”軍費。

  認為這又是“中國威脅論”新版本的人最多,美國把所謂“來自中國的威脅論調”上線到極致,激起或煽動美國民眾,為海軍爭取更多軍費,提高“中國威脅”調門,鼓噪整個西方世界。網友建議,中國當前國防政策是保衛祖國領土領海,不要和美國搞軍備競賽,堅持走自己的路,要以前蘇聯解體為警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