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南海爭端 兩岸如何共同面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05 00:37:44  


南沙太平島:兩岸應共同維護中國主權。
  中評社香港8月5日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林紅博士在《中國評論》八月號發表專文《兩岸如何共同面對南海爭端:和平發展與合作開發》。文章認為:“兩岸同為南海主權的聲索方,同在南海地區控制著一定區域,兩岸如能在當前的‘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尋找到一種有效可行的互動模式,致力於建立政治與軍事上的合作互信、經濟上合作開發等目標,這無疑將有助於維護中國在南海地區的主權和海洋權益。”文章內容如下:

  最近以來,南海主權爭端問題再次引起世人關注。這一次的關注起因於一系列對抗性事件。今年3月10日,菲律賓總統阿羅約簽署《領海基線法案》,把中國中沙群島中的黃岩島和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列為菲律賓所屬島嶼;之前的3月5日,馬來西亞總理艾哈邁德.巴達維登陸中國南沙島嶼的彈丸礁宣示主權。而在這南海風雲突變之際,美國人的身影也如人們所熟悉的那樣出現了,美軍“無暇號”出現在中國南海水域並偵察中國海軍基地,甚至發生了與5艘中國船隻對峙的近年少見的事件。為了維護中國海洋利益,中國政府在表示強烈抗議的同時,派出兩艘漁政船赴南海水域執行漁政管理任務,宣示中國主權。與此同時,低調多年的台灣當局也正式以“中華民國政府”的名義,明確重申對南海主權和南海爭端的立場。

  南海問題一如往常的複雜難解,但與以往有所不同的是兩岸目前的關係。在以前的歷史時期,南海問題和兩岸關係問題作為中國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大議題,在戰略選擇上二者是少有交集的。但是,當前階段,兩岸步入了和平發展的良性發展軌道,經貿合作漸入佳境,和平協議甚至軍事互信等議題也開始有所考慮。面對南海風雲再起,兩岸在一個中國的共識之下,是否有可能共同面對中國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新挑戰?兩岸“並肩作戰”對於南海問題的處理,對於兩岸本身的和平發展有何意義? 

    兩岸在南海問題上進行戰略合作的現實可行性

  兩岸同為南海主權的聲索方,同在南海地區控制著一定區域,兩岸如能在當前的“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尋找到一種有效可行的互動模式,致力於建立政治與軍事上的合作互信、經濟上合作開發等目標,這無疑將有助於維護中國在南海地區的主權和海洋權益。中國政府早已提出在兩岸結束敵對狀態後,兩岸可以“共同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事實上,在和平協議簽訂之前的較長時期中,由於諸如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等主權爭端隨時可能惡化,如條件可得,兩岸更應該在邁向共識和互信的過程中共同維護中國主權。那麼,當前兩岸在南海問題上進行合作的戰略可能性,即兩岸合作的戰略基礎有哪些呢?

  1、一個中國的共識

  南海海域和島礁主權的聲索方目前共有六國七方1,中國大陸和台灣是在中國主權框架內的一國兩方,台灣是其中的不擁主權國家地位的聲索方。民進黨執政時期,雖然表面上仍在“一個中國”框架內,仍以“中華民國”名義主張對南海主權,但當局已將“務實外交”、“南海政策”與台灣在南海問題上的國際參與相聯繫,與相關國家進行利益交換,為其走向“台獨”尋求國際支持和國際空間。在這種缺乏“一個中國”的共識作基礎的兩岸關係中,南海主權爭端只能成為兩岸在國際上進行抗爭的一個領域。中國大陸對待南海問題的基本立場是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拒絕在有關對話中列入主權議題,因此對於有著明顯分裂主權意圖的民進黨當局,更是全面防範。也正是出於防範“台獨”的需要,中國政府在陳水扁當政時期一直拒絕將南海問題與台灣問題聯繫在一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