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曾蔭權報章撰文:香港要落實“進步發展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22 08:50:10  


曾蔭權指,外圍經濟變化與香港息息相關,不能獨善其身。
  中評社香港6月22日電/受到金融海嘯及全球經濟衰退衝擊,行政長官曾蔭權昨日在報章撰文,指六大優勢產業可與四大支柱互相呼應,是開拓新經濟的踏腳基石,政府將扮演牽頭和推動的重要角色拓展市場。據悉,經濟機遇委員會今日會開會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如供應廉價土地,料相關建議可望在十月《施政報告》時落實。

  星島日報報道,曾蔭權在文中指出,香港是外向型金融商貿中心,外圍經濟變化與香港息息相關,在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中,不能獨善其身。不過,他認同中國傳統智慧,有“危”自有“機”,香港在九七年金融風暴後,不單能恢復過來,且能更上一樓,十年後香港再遇上危機,他說,香港可以站穩陣腳,“當形勢轉穩後,香港要放膽再走前一步,抓住新的機遇。”

  成立經機會,曾蔭權說,便是要透過政策論證,吸取社會各方意見,尋找新的機遇,而六大優勢產業,包括教育、醫療、檢測及認證、環保、創新科技、文化及創意,都是發展知識型經濟的新動力,與過去傳統輕工業及四大支柱產業互相呼應補足,“是開拓新經濟的踏腳基石”。

  曾蔭權又說,建設知識型經濟,一是人才,二是市場。他說,會加倍努力,改善環境,特別是空氣質素,及建設多元化的文化生活,才可吸引更多世界頂尖級人才來港。香港本身是細小經濟體系,他認為,要拓闊市場,必須背靠內地,面向亞洲,輻射全球。

  至於港府扮演的角色,曾蔭權說,無論與珠三角融合或通過CEPA進入內地市場,政府都扮演牽頭和推動的重要角色,政府要與業界攜手打拼,為“香港品牌”拓展市場。

  他強調:“只要政府在政策上作出適當的扶持及配合,有策略地解決各種發展障礙,這六大優勢產業今後便會有不同程度的進一步發展。我期望今日的經濟機遇委員會可以就此提出具體建議。”

  據悉,經機會今日會集中討論六大產業小組研討會的共識,以提出更具體的建議,包括覓地建私立大學,爭取內地及海外學生來港就讀;又會提供土地,發展私營醫院,並研究活化空置廠廈,吸引六大產業善用工廠空間。港府也有意提供“拆牆鬆綁”政策,以減少六大產業發展障礙。

  曾蔭權在文中又說:“進入知識型經濟是時代的趨勢,我們要順勢而行,提供有利的政策環境。相信在金融風暴平息過後,香港會進步和發展,變成不一樣的香港。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